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客过门叫卖兰,清风便自逼人寒。
孤根未必灵均种,推作离骚辈行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野外偶遇到一位过路的客人,手持兰花叫卖。这种场景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他们往往借此表达对高洁品质的赞赏和自我情操的寄托。在这首诗中,“野客”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而不羁,而“过门叫卖兰”则显示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推广。
“清风便自逼人寒”一句,通过对气氛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用“清风”来比喻兰花清新的香气,同时也暗示了这种高洁之物可能带给人的孤独感受,因为它如同清风一般,不仅令人感到凉爽,甚至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
接下来的“孤根未必灵均种,推作离骚辈行看”则是诗人对兰花的深层次理解。在这里,“孤根”指的是兰花生长在偏远之地,不易被发现,且它的生长条件较为苛刻。诗人通过“未必灵均种”表达了即便是在同样的环境下,兰花也不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这里的“灵均”意指神奇、超自然的力量。
最后,“推作离骚辈行看”则是诗人将兰花比喻为古代辞赋家离骚,他的作品如同这兰花一般,高洁而难以企及。在这里,“推作”意味着类比或比拟,而“离骚辈”特指那些才华横溢、词采飞扬却又孤傲不群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写,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尘嚣的超越。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艺术才华乃至人格独立性的深刻认识和崇尚。
不详
辛勤十稔赋三都,闻者曾贻酒瓮书。
它日洛中添纸价,陆家兄弟竟何如。
梓泽神仙第一居,争豪不惜碎珊瑚。
荆州使客知何罪,未必亡身为绿珠。
千里旌旗已渡江,蛮奴苦谏唤萧郎。
却持官里黄金去,望拜韩擒石子冈。
文如玉海动时流,曾以书棋伏隐侯。
武德阁前消几语,却令梁氏缺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