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怀广教真上人

苍山去不远,日日起寒云。

堂上看飞雪,水边思练裙。

铜瓶生薄冻,桂火压残薰。

欲往有馀兴,林幽路不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青山距离并不遥远,每天都有寒冷的云雾缭绕。
在厅堂内观赏飘落的雪花,水边又让我想起洁白的素裙。
铜瓶上结着一层薄薄的冰霜,炉火中的桂香几乎被冷气压灭。
我兴致勃勃地想要前往,但树林幽深,路径难以分辨。

注释

苍山:青翠的山峦。
去:距离。
不远:不很远。
日日:每天。
寒云:寒冷的云雾。
堂上:厅堂内。
看:观赏。
飞雪:飘落的雪花。
练裙:素白的裙子。
铜瓶:金属制的瓶子。
薄冻:薄薄的冰层。
桂火:燃烧的桂木火。
压残薰:几乎熄灭的熏香。
欲往:想去。
林幽:树林幽深。
路不分:路径难以分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雪中怀广教真上人》,描绘了诗人身处苍山之下的冬日景象,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苍山去不远”,写出了诗人与广教真上人所在的山的距离并不遥远,然而却被寒云阻隔,暗示了相见不易。次句“日日起寒云”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冷和季节的严寒。

“堂上看飞雪”描绘了诗人室内所见,飞雪飘落,增添了室内的静谧和孤寂。而“水边思练裙”则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广教真上人女性形象的怀念,以练裙代指其纯洁或超然的品质。

“铜瓶生薄冻,桂火压残薰”两句,通过铜瓶中的水结冰和香炉中熏香逐渐消散,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期待。最后,“欲往有馀兴,林幽路不分”表达了诗人虽然想去探访,但因道路隐没于深林之中,未能成行,流露出淡淡的遗憾和向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同时也传达出冬日寂静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雪后资政侍郎西湖宴集偶书

潭心不冻处,雁鹜自相依。

积雪正无际,因风忽起飞。

初惊如避弋,复下信忘机。

偶得从公饮,聊书此景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雪咏

雪色混青冥,搴帏宿酒醒。

龙蛇缘古木,凤鹄舞幽庭。

密势因风力,轻姿任物形。

公堂何寂寞,横案对玄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黄池月中共酌得池字

将归谢公郡,喜见阮家儿。

但对月和水,那能酒似池。

衰形疑镜照,葆鬓怯霜吹。

宿雁不堪托,乡人知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喜雨

冬涉春无雨,侵晨忽沛然。

燕曾知社后,雷未发声前。

细湿林花暗,轻沾土脉全。

看看一百五,风势莫狂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