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闻莺

满庭芳草。更昨日、落红如扫。绿阴正似人怀抱。

一声睍睆,春色何曾老。幸自不须人起早。

寂寞如相恼。旧时闻处青门道。

禁烟时候,柳下人家好。

形式: 词牌: 品令

翻译

满院的青草,昨天还铺满了地,像被扫过一样。绿色的树荫恰似人的胸怀宽广。
鸟儿的鸣叫清脆悦耳,春天的气息从未衰老。幸好我不必早起。
在这样的宁静中,仿佛寂寞都在困扰我。想起以前在青门小道上听到的鸟鸣。
在禁烟的时节,柳树下的家家户户显得格外宜人。

注释

满庭芳草:形容庭院中花草茂盛。
落红如扫:落花如同被清扫一般。
绿阴:绿色的树荫。
怀抱:比喻人的胸襟或情感。
睍睆:鸟鸣声。
春色何曾老:春天的景色怎么会老去。
幸自:幸好。
相恼:困扰。
青门道:古代长安城的东门,这里指代过去的某个地方。
禁烟时候:指清明等禁火扫墓的时节。
柳下人家:柳树下的居民家。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感慨。

“满庭芳草”,开篇即以生机勃勃的画面吸引读者,随后的“更昨日、落红如扫”则透露出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怀。春天的花开花落,总是匆匆,留不住。这也许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无力感。

而在“绿阴正似人怀抱”一句中,诗人通过将自然景象比作温暖的人类情感,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美好的珍视之意。春天的绿色树荫,就像是人的怀抱一样,可以给人带来安全和舒适。

“一声睍睆,春色何曾老”则是诗人对春天永恒主题的一种追问或感慨。在这里,“一声睍睆”可能指的是某种鸟鸣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春光不老的美好愿望。

“幸自不须人起早。寂寞如相恼”,这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这里,“幸自”意味着一种自在和安然,而“不须人起早”则是对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这与后面的“寂寞如相恼”形成对比,前者是内心的平静满足,后者则是一种孤独感或寂寞感。

最后,“旧时闻处青门道。禁烟时候,柳下人家好”,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某个地方听到歌谣的情景,而“禁烟时候”表明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而“柳下人家好”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描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感受。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昭君怨.玩月

月出东山之上。长忆御街人唱。恨我不能琴。

有琴心。徙倚秋波平莹。渐久玉肌清冷。

待更下阑干。起来看。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洞仙歌(其一)寿中甫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海上归来相公老。

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

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但细数齐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