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翻译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

铁马:指战马。
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银花:花炮。
戏鼓: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故土的思念。"铁马蒙毡,银花洒泪"一句,通过对铁马和雪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战争的荒凉与自然界的悲凉,似乎连大自然也在为往日的繁华而哭泣。"春入愁城"则表明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愁绪,因为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愁绪满怀。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这几句,通过对音乐和节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环境与往日美好记忆之间的强烈对比。笛子吹出的不是欢快的乐曲,而是充满异族风格的声音;街头的鼓声也不是喜庆的节拍,而是戏剧性的表演,这一切都不是纯粹的歌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和谐与失落。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一句,诗人在孤独中回望着自己的祖国,月光洒满高台,那份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青灯”可能象征着夜深人静时分的寂寞和思索。

最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概括。他所经历的是辚辚有声的车轮带来的风景变化,是山中静谧而又长久的时光流转,以及海洋般广阔且深邃的情感波动。这一切构成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哀伤。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一)寿中甫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海上归来相公老。

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

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但细数齐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其一)瓶梅

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那回半面。

曾向屏间见。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春堪恋。

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二)和访梅

一雪蹉跎,蹇驴不载吟鞭去。夜听春雨。

踏雪差无苦。待得花晴,总是游人处。梅应许。

小桥延伫。蜂蝶先成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