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八)

隔墙听琴月明中,琴三弄,闲愁万种,自诉情衷。

要知音耳朵,听得他芳心动。

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

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又不是《清夜闻钟》。

形式:

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隔着墙听琴,弹奏了三遍,满心的闲愁千千万,琴声倾诉着内心的情感。
想要了解这琴声,它能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
司马和文君的爱情特别深厚,他们也曾共同抚琴,寄托情感。
这不是《黄鹤醉翁》的曲调,也不是《泣麟悲凤》的哀伤,更不是《清夜闻钟》的宁静。

注释

隔墙:指隔着墙壁,形容距离较远。
琴三弄:弹奏了三遍琴曲。
闲愁万种:形容各种复杂而难以言表的愁绪。
芳心:女子的心,这里指情感。
司马、文君: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人物。
丝桐:古时对琴的代称,这里指琴。
《黄鹤醉翁》:可能指某首著名的古曲。
《泣麟悲凤》:同样可能指悲伤的古曲。
《清夜闻钟》:描绘夜晚听到钟声的场景,可能暗示某种心境。

鉴赏

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月光下,隔着墙传来琴声,旋律悠扬,反复弹奏三遍,似乎蕴含着无尽的闲愁和内心的情感倾诉。诗人强调,能真正理解这琴声的人,定能感受到演奏者的心动。他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例,说明琴声中寄托了深深的痴情。接着,诗人提到琴声并非《黄鹤醉翁》、《泣麟悲凤》或《清夜闻钟》这些常见的曲目,暗示这是一首独特且私密的情感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曲子通过音乐传达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夜晚独处时对爱情的细腻感触,以及对知音的理解和渴望。关汉卿的笔触生动,情感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色下的琴声之中。

收录诗词(61)

关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号:已斋(一作一斋)
  • 生卒年:约1220年──1300年

相关古诗词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九)

开书染病寄简帖又无成,相思病今番甚。

只为你倚门待月,侧耳听琴,便有那扁鹊来,委实难医恁。

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

要知是知母未寝,红娘心沁,使君子难禁。

形式: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十)

莺花配偶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新婚燕尔,苦尽甘来。

也不索将琴操弹,也不索西厢和月待,尽老今生同欢爱,恰便似刘阮天台。

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挨。

形式: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十一)

花惜风情小娘子说因由,老夫人索穷究,我只道神针法灸,却原来燕侣鸾俦。

红娘先自行,小姐权落后,我在这窗儿外几曾敢咳嗽,这殷勤着甚来由?

夫人你得休便怵,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形式: 押[尤]韵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十二)

张生赴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恨相见难,又早别离易。

久已后虽然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我则厮守得一时半刻,早松了金钏,减了香肌。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