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二)

秋风摵摵帽檐斜,野老篱前数物华。

青镜百年双白鬓,黄河千里一孤槎。

挽回兵气霜前雁,吹动雄心日暮笳。

有客经过论汉史,西京曾记上林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首句“秋风摵摵帽檐斜”,以秋风的呼啸和帽子被风吹斜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凛冽与萧瑟。接着,“野老篱前数物华”一句,通过老农在篱笆前欣赏自然景物的情景,展现了秋天的丰富与多彩。

“青镜百年双白鬓,黄河千里一孤槎。”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的辽阔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其中,“青镜”比喻镜子,象征着岁月的见证;“双白鬓”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苍老形象;“黄河千里一孤槎”则以黄河的浩荡与一条孤独的木筏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挽回兵气霜前雁,吹动雄心日暮笳。”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写霜前的大雁和日暮时分的号角,不仅渲染了战场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英雄主义的赞美。大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回归,而号角声则唤起了人们对勇敢与牺牲的记忆。

最后,“有客经过论汉史,西京曾记上林花。”这两句将话题转向历史与文化,通过与客人的对话,探讨汉朝的历史,尤其是长安(西京)的繁华景象。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明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三)

水国冥濛秋日晖,渚宫行殿远霏微。

巡回每叹林乌宿,促数频看社燕飞。

战决蚁封多胜负,卜占鸡骨少从违。

频年射猎无朋侣,赢得高原雉兔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四)

撼户秋声剥啄棋,惊心局外转伤悲。

每于典籍论终古,只道乾坤似昔时。

已破关河惆怅在,未招魂魄却回迟。

长明灯上诸天近,时有空音答仰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五)

沧江茅屋旧家山,身与秋容共数间。

三卷阴符留麦饭,一丸函谷掩柴关。

黄沙马革羞垂涕,白首鹰扬笑驻颜。

梦到红云深殿里,玉皇新点侍宸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六)

沟水流离似陇头,疏篱断彴不禁秋。

关心风月钩牵恨,开眼江山挟带愁。

龙斗捎天悲穴鼠,鸢飞跕水羡眠鸥。

茫茫禹迹无凭准,自剔残灯画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