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水天无际净飞霞,画舫移来傍柳沙。

三节楼台悬皓月,六桥竹石点残鸦。

呼卢才子频迎掉,懒鬓佳人且泛槎。

最是西湖歌舞地,倚窗江上听梅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夜景的美丽与繁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楼台、月色、竹石、人物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首句“水天无际净飞霞”,描绘了湖面广阔,与天空相连,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纯净和壮观。接着,“画舫移来傍柳沙”一句,通过移动的画舫,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动态美,同时柳树和沙滩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三节楼台悬皓月”中,“三节”可能是指楼台的三层结构,而“皓月”则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与前文的“净飞霞”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六桥竹石点残鸦”则通过“六桥”的连接,以及竹石与残鸦的点缀,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呼卢才子频迎掉,懒鬓佳人且泛槎”两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情景。才子们在湖上游戏,佳人们则悠闲地泛舟,展现了西湖作为游乐之地的热闹与欢乐。这里的“呼卢”是一种赌博游戏,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最后,“最是西湖歌舞地,倚窗江上听梅花”总结了西湖不仅是自然美景的集中地,更是文化与艺术的汇聚之处。倚窗听梅,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独特魅力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夜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是一幅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艺术作品。

收录诗词(230)

张嗣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字:效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陆宣楼

南海山人汗漫游,闲来采药竹篱幽。

十年书剑空摇匣,万里风尘一敝裘。

走笔独惭赤水赋,开尊同醉陆宣楼。

墨花飞作岩前雨,点破西湖四十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诸侄读书处

盍簪楼外读书处,帘捲清幽景亦奇。

北望数峰遥接汉,南来一水细通池。

花枝欲醉春何减,天气宜人鸟自知。

三载芸窗淹世籍,十年楼阁主恩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濠上观妓

习家池上共徘徊,一曲清歌送落梅。

云液醉残鹦鹉勺,玉箫吹彻凤凰台。

梦回似入巫山去,赋就疑从洛水来。

良夜未央重剪烛,看花青眼为谁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瑞雪

大有年徵降瑞祥,新春处处百花香。

忽惊梅蕊霜如蜜,渐见松盘雪似糖。

几世玉皇霏玉屑,千年琼女下琼浆。

天心不爱珍奇宝,故与人间见露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