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其二)

秃人今日已定,不须卜于长安。

天坐住汝男津,百官大会千斤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宝志之手,名为《预言(其二)》。宝志作为一位高僧,其诗歌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与预言意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

“秃人今日已定”,开篇即以“秃人”这一形象隐喻,暗示某种力量或势力已经稳固,不再需要借助传统的占卜手段来预测未来。“不须卜于长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确定性,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此处暗指权威或统治地位的稳固,无需再通过传统的占卜方式来确认。

接下来,“天坐住汝男津”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天坐”比作君主或至高权力的象征,坐在“汝男津”上,意味着权力的掌控和稳定。这里“汝男津”可能是指渡口或通道,象征着通往权力中心的道路,君主稳坐其上,掌控着通往权力之路的关键。

“百官大会千斤肫”则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景,百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重要的决策或仪式,而“千斤肫”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用来形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活动。这一句不仅展示了权力中心的繁荣与秩序,也暗示了决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格局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对权力稳定与秩序的赞颂。宝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深刻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预言(其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40)

宝志(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预言(其三)

一斗谷夜饷,一疋绢二丈,丁车大牛西南上。

若不信吾语,看先乌东飞,雉北走,空虚匡上见猪狗。

□□□□□□□,日无光,月无影,星辰辽乱入。

形式: 古风

谶(其一)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恓恓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两株懒桂久昌昌。

形式: 古风

谶(其二)

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谶(其三)

路上忽逢深处水,等閒见虎又逢猪。

小小牛儿虽有角,清溪龙出总须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