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谒刘公达

伏金避老火,遁日乾商霖。

天地岂不宽,八荒一釜鬵。

此身冱寒乡,骨冷势陆沉。

忽疑同然灰,终得空汗襟。

闻有不热符,莫致癸与壬。

平生习云水,两足便幽寻。

佩绅接轸处,念往汗益浸。

乃独款公关,热行犯诃吟。

忘公鼎轴家,谓是缁帷林。

有风静险躁,无愠烦鸣琴。

置我弟子间,岂不容鲁参。

公如天下雨,焦卷听雷音。

謦欬走旱魃,噫欠停流金。

胸中三绝编,宁独自洗心。

坐使人意消,烦促变清深。

南山当朝隮,暂卷乃至今。

万物抱暍意,油然徯层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冷热、干湿等元素,表达了一种寻求清凉避暑的心境。开篇“伏金避老火,遁日乾商霖”两句,以富丽的词藻描绘了炎炎夏日的烈日和炙烤之感,其中“伏金”、“老火”均喻指酷热,“遁日”则形象地表达了太阳隐藏在云后的强烈光芒。

接着,诗人通过“天地岂不宽,八荒一釜鬵”两句,展现了一种对宇宙广阔的感慨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其中“釜鬵”指的是古代烹饪用的器具,这里借以形容天地虽广大,但个体如同被煮炖在小小空间中。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身处寒冷之乡,内心却渴望避暑的矛盾心理。通过“此身冱寒乡,骨冷势陆沉”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身体虽然处于寒冷之地,但内心却因炎热而感到冰凉和压抑。

在下一段,“忽疑同然灰,终得空汗襟”中,诗人表达了对避暑的渴望与困境之间的心理斗争。其中“同然灰”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物归尘土的宿命感,而“终得空汗襟”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清凉之感。

紧接着,“闻有不热符,莫致癸与壬”两句,展现了诗人对避暑之法的探求和期待。其中“不热符”指的是能带来清凉的物品或方法,而“癸与壬”则是古代用以纪年和月份的名词,这里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随后,诗人通过“平生习云水,两足便幽寻。佩绅接轸处,念往汗益浸”几句,表达了自己一向喜爱云游水墨,对自然山水之美有着深厚的情感。其中“幽寻”、“轸处”均形容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探索。

在“乃独款公关,热行犯诃吟”中,诗人似乎找到了避暑的所在,那就是刘公达的居所。其中“公关”指的是刘公达的家,而“热行犯诃吟”则表明了诗人迫切地想要前往那里的愿望。

紧接着,“忘公鼎轴家,谓是缁帷林”两句,通过对比“鼎轴家”与“缁帷林”,强调了刘公达家的凉爽与自己所处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其中“鼎轴家”指的是刘公达家中有避暑的条件,而“缁帷林”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幽深清凉的环境。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有风静险躁,无愠烦鸣琴”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其中“风静险躁”形容了微风轻拂过山谷的景象,而“无愠烦鸣琴”则表达了一种在清凉环境中,通过音乐来净化心灵的情境。

而“置我弟子间,岂不容鲁参。公如天下雨,焦卷听雷音”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刘公达的敬仰,以及希望得到其庇护和指引的心愿。其中“置我弟子间”表明了诗人将自己放在像弟子的位置来请求刘公达的帮助,“岂不容鲁参”则是对这种请求的肯定回答,而“公如天下雨,焦卷听雷音”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普度众生的慈悲和智慧。

在最后一段,“謦欬走旱魃,噫欠停流金。胸中三绝编,宁独自洗心。坐使人意消,烦促变清深。南山当朝隮,暂卷乃至今。万物抱暍意,油然徯层阴”中,诗人通过对比热与凉、干与湿等元素的反差,表达了一种在避暑之地寻得心灵清凉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夏日炎热和避暑的心境,还透露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智者指引的渴望,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累蒙周开祖使君贬示佳章才拙思荒愧不能报谨勉次韵一萹少叙敬避老匠之意

居士称陆莲,香山本流亚。

舌端元和风,吹倒两鲍谢。

游戏笔砚间,盘礴湖山下。

过眼尽诗材,有欲天必借。

句源发肝膈,输泻每不暇。

欬唾生江河,奔放那可坝。

我诗沮洳尔,欲过不足跨。

数烦见波澜,意作蹄涔嚇。

平生望洋眼,痴胆不知怕。

亦识明月珠,相投况非夜。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阇黎从上人予往年香火院学徒也去之天竺益求其师之说归为邑人言之予自江东归见于昭庆寺喜其进学不已为作此诗

世外忘家子,归来谁与游。

烧香如意夜,茹菊钵盂秋。

独节已萧冷,诸缘应罢休。

渡江闻道日,少为故山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隋堤写怀寄上右丞

前年买符入函谷,归来柴车仍露宿。

似闻石室陈图书,敢累山公为题目。

苍梧祗觉波浪高,尺泽那知鳞尾秃。

已将倦翮谢风云,便拟閒身寄松竹。

何庸复来良自嗤,聊当尔耳谁能卜。

生长寒乡非挟炭,老去刚肠徒仰屋。

此日可惜那敢轻,流年已徂无计逐。

淮山可人长好色,随潮入落裁瞬息。

隋堤官柳今许长,前年雪里曾相识。

尚有寒蜩抱残叶,晚风凄瑟真相逼。

斜阳更在柁楼明,孤烟已转榆湾黑。

浊流奔猛似欺人,前去高桅万牛力。

但令寸进殊不恶,行或止之那可测。

朝廷无阶亦何往,想见夔龙在君侧。

取士端须拔十五,除吏何妨论八百。

为郎二世疑有命,自著一生能几屐。

定知此意不在多,久从笔研安能掷。

太常掌故本下才,未怪间关难射策。

仲翁陆陆元先售,却令小苑东门后。

人生有志将毋同,异时善舞输长袖。

此去谁家借蹇驴,偪仄终看饭山瘦。

平生读书过百纸,本是烟波钓徒尔。

笔床茶灶轻鼎钟,雨笠烟蓑傲朱紫。

如今却著从事衫,犹喜无材堪鼓吏。

自从束带对小儿,久妨痛饮追名士。

会须出处今勇决,进仍不合当休矣。

试来乞公五十犗,投竿往觅任公子。

岂特区区守鲋鲵,更与侯生向温水。

形式: 古风

隋堤采蕈

老夫少时性豪侈,颇复慨想诸公子。

家徒四壁不自怜,客来笑呼客且止。

牧羊幸得时击鲜,种秫足救瓶罍耻。

萍齑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

老来百呼无一诺,空瓢但酌三江水。

侍祠何功费太仓,月赐万钱良过矣。

秋采菊英春采荠,岁月无忧三百指。

西湖两年相慰藉,东风为长莼丝紫。

年来吏满官有程,退无可耕那得已。

晓猿夜鹤谢游从,笔床茶灶供行李。

异时浮家淮海上,鱼虾舟量贱无比。

白鱼截玉数尺长,本不论钱数鲂鲤。

祇今寸鳞乃许价,无鱼自应相贵尔。

谓当此行且空饭,弹铗而歌绕淮市。

谁知一饱不足虑,造物尚得相料理。

榆堤雨润风力和,老杨出菌雏骈觜。

轮囷长芽长云叶,磊落小丛攒玉蕊。

呼儿采掇归自烹,不遣辛酸乱清美。

五芝风味均茵凭,八珍品目当奴婢。

不贪俎豆逐驽马,肯同腥膻怒蝼蚁。

君看五鼎或杀身,未如老杨饥足恃。

后逢枯朽慎勿薪,太和蒸之有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