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

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

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

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寺中僧侣孤独的生活状态与环境氛围,充满了深沉的禅意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句“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以“小儿女”象征寺中僧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们面对的是冷清的环境,内心的情感如同外在的景色一般,显得凄凉而哀婉。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个人心境的描绘,也是对寺中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

接着,“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僧侣生活的孤寂。元亮与子桑,分别是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这里借以暗示来访者虽有,但并非真正的知音,而僧侣却在等待着一个能理解自己心境的知己,这使得他的等待显得更加孤独。

“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场景。水中的萤火虫在宝地间飞舞,山间的鸟儿则自由地出入于书堂之中。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似乎与僧侣形成了某种和谐共处的关系,它们的存在为原本寂静的寺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映照出僧侣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最后,“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表达了僧侣对于外界世界的向往与期待。九曲溪头的道路,象征着通往外界的路径,而“何时上小航”则寄托了他渴望乘船远行、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愿。这种对远方的憧憬,既是对现实孤独生活的反叛,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对自由与探索的渴望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中僧侣在孤独与自然之间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以及他们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的共鸣。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上

歇马城边路,茅茨在眼中。

迢迢一水静,寂寂四山空。

白日西南没,青天上下通。

行人俱已息,独立数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杨鸣鹤顾留宿殳山有诗相示用韵荅之

转蓬悲杜甫,命驾愧张翰。

把酒忘年老,听诗坐夜阑。

不趋龙尾道,休上虎须滩。

白屋真堪乐,青山且共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山阴读书处

兰亭脩禊处,爱尔好林泉。

闭户不曾出,读书浑少眠。

青山秋气蚤,绿树午阴圆。

何日期相过,西陵一问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辛春二月十日偕桑子材丁一鹤游殳山

野旷夫无际,山青雨乍晴。

路从鳌背上,人踏凤毛行。

谡谡松风细,辉辉竹日明。

浩歌犹未已,新曲和流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