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寺庙的深厚情感与向往。首联“空门有夙因,岁岁往来频”表达了诗人与寺庙之间有着宿缘,每年都会频繁造访,流露出一种深情厚谊。接着,“方丈墨犹湿,祇园花又新”两句,以“墨犹湿”和“花又新”生动地描绘了寺庙环境的清新与生机,仿佛每一次到访都能感受到新的生命气息。
“佛应怜熟客,山但借閒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佛祖能理解他的熟客身份,愿意借给他闲适的生活,体现了他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最后,“不分居城市,红尘老此身”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在繁华都市中老去,宁愿在寺庙中度过余生的心愿,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