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秘校归霅

苕溪曾是忝朱轮,鸣鹿当年预送宾。

楚国频嗟三献璞,汉廷裁得半通纶。

劳歌未免吟梁甫,作赋还应问大钧。

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送姚秘校归霅》由宋代诗人胡宿所作,通过对友人归乡的深情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苕溪曾是忝朱轮,鸣鹿当年预送宾”,以苕溪和鸣鹿为引子,巧妙地将友人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归隐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友人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暗含了对其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颔联“楚国频嗟三献璞,汉廷裁得半通纶”,运用典故,借楚国珍视美玉和汉廷选拔人才的典故,寓意友人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多舛,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感慨与同情。

颈联“劳歌未免吟梁甫,作赋还应问大钧”,通过“劳歌”和“吟梁甫”的形象,展现了友人在仕途上的辛劳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尾联“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以“下泽乘车”比喻友人归隐后的轻松自在,与“折腰”形成对比,强调了对友人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其归隐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赏。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寄芜湖吴殿丞

大花滩外忆琴堂,西北山长水更长。

缩地何曾人有术,摩天不及鸟能翔。

寒梅弄脸英英态,腊瓮蒸醅满满香。

怅望未休还怅望,夜来庭下月如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临淮蒋使君

汉台分刺辍名臣,隼旆还临磬水滨。

殿石乍辞龙尾远,印鞶初结兽头新。

贯花佛会连香刹,种杏仙阴接宝邻。

荆府依刘心未获,却怜驯鹿伴行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吴春卿早春即事

腊过春云尚带阴,故山迢递忆青岑。

芸斋旧帙书签冷,桂瓮新香酒蚁深。

复道风烟殊可眺,曲江花柳试偷寻。

芳樽一笑真难得,永埒何曾有剩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龙图李谏议

虎符兼绾铁林兵,安辑南方十二城。

昏晓星文通翼轸,阴晴云气接巫衡。

江飘画角蛟龙思,风猎干旟鸟隼鸣。

谁伴使君红烛宴,漆堂深夜促银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