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百舌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刘孝绰所作,通过对百舌鸟鸣叫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开篇“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以山人为引子,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春日将尽,晨光初照,花林静谧,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描绘了鸟儿在枝头欢快鸣叫的场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两句,通过声音的远近、深浅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鸟鸣的美妙与复杂,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章。而“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则细腻地捕捉了鸟鸣的节奏与韵律,既有悠长的回响,也有短暂的中断,再接再厉,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不屈。
“孤鸣若无对,百啭似群吟”对比了百舌鸟的孤独与群体的和鸣,既表现了个体的独立与自由,也暗示了群体的和谐与力量。最后,“昔闻屡欢昔,今听忽悲今”表达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悲伤情绪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