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晏相公

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

一为清颍行,物象颇所览。

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菼。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

苦辞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方将挹溟海,器小已潋滟。

广流不拒细,愧抱独慊慊。

疲马去轩时,恋嘶刍秣减。

兹继周南篇,短桡宁及舰。

试知不自量,感涕屡挥掺。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身处卑微贫穷,全凭文字倾诉心声。
我曾游历清颍河,沿途景色尽收眼底。
船泊于寒冷的潭边,野外情趣融入秋苇的萧瑟。
借吟诗抒发情感,渐渐追求文字的朴素淡雅。
然而我的言辞还不够圆润,像菱角和芡实般尖锐。
我本想汲取大海的深沉,但才思有限,已显波澜。
广大的水流不拒绝涓滴,我却感到自己的才学不足。
疲惫的马离开车驾,对草料的渴望减少。
这诗接续《周南》篇章,短桨难及大船的航行。
深知自己才力有限,不禁多次洒泪擦拭眼眶。

注释

微生:卑微的生活。
守:坚守。
贱贫:贫穷。
文字:文字表达。
出:流露。
肝胆:内心真情。
清颍行:游历清颍河。
颇:相当。
览:欣赏。
泊舟:停船。
秋菼:秋天的芦苇。
适情性:顺应情感。
平淡:朴素自然。
苦辞:拙劣的言辞。
圆熟:流畅。
剧:强烈。
挹溟海:汲取大海。
潋滟:波光粼粼。
广流:广大水流。
细:涓滴。
愧抱:内心愧疚。
疲马:疲惫的马。
轩:车驾。
恋嘶:依恋嘶鸣。
短桡:短桨。
宁:岂能。
舰:大船。
自量:估量自己。
感涕:感动落泪。
掺:手帕。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以个人的贫贱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他通过描绘在清颍河畔的游历,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内心的野趣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然而,他自谦诗文尚显粗糙,如同菱芡般辛辣刺口,但他志向宏大,希望能从大海中汲取更多养分,尽管才思如小舟难以承载深海的广阔。

诗人感慨自己才力有限,只能容纳少许,但仍心怀谦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以疲马比喻自己的才情,即使离开轩窗,仍对文学的滋养有所眷恋。结尾处,他提到自己的诗作无法与晏相公的宏篇巨制相比,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不禁多次洒泪,表达了对自己不自量力的反思和对文学追求的深深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诚恳的自我评价和对艺术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

湖边草树多,蠹叶已少色。

唯菊不畏霜,淡艳如有德。

自与兰并生,非因人所植。

爱贵曾未厌,秋日短苦逼。

朋好各相望,采持空叹息。

临杯不能饮,对案不能食。

借问君何忧,节物感人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见怀

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

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

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

出没望林寺,远近数鸟行。

鬼神露怪变,天地无炎凉。

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

诵说冒雨去,夜宿昭亭傍。

明朝有使至,寄多惊俗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依韵和郭秘校苦寒

噫风鸣悲鸢鸣哀,雨霰枯木为之摧。

昭亭山头野火灭,海水夜冻迷蓬莱。

烛笼以爪自掩耳,酒盏生冰拈不起。

陶潜弃官屋无米,儿嚎妻啼付邻里。

形式: 古风

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

知君弃官后,江上寻名山。

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

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

野寺拂尘壁,丹阳已斓斑。

殿角虚宝铎,微风声珊珊。

遗像与笔迹,始得观裴颜。

浅井何泠泠,前溪何潺潺。

幽幽随猿鸟,浑浑忘区寰。

裂裳不为愧,饵芝不为难。

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