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新篁依约佩初摇”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这里的“新篁”,指的是竹子间的空隙,而“依约佩初摇”则形象地描绘出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这已经给读者带来了耳边轻柔的自然旋律。

接下来的“老石润山腰”一句,通过对古老岩石与山体之间关系的刻画,强调了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界的古朴感。这里的“润”,既可以解作石头长年受水浸润,也可以理解为石头给山体带来了一种柔和的映衬。

诗中“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这两句,则引出了一个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这个“逸人”并没有沉迷于饮酒之乐,而是在山溪间享受着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这里传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至于“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则表明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与纯净。这里的“砺齿”,喻指坚定的意志和决断,而“虚心肯受春招”则是说诗人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自然界春天的召唤。

接下来,“从教三径入渔樵”一句,通过对山中小道(三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而“对此觉尘消”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在自然面前,世俗的烦恼与欲望都烟消云散。

最后,“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一句,通过描写枝头上稀疏的叶子和它们作为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强调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则是对比鲜明的意象,既突出了梅花与芭蕉各自的韵味,也映射出诗人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细节和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在山林间与自然对话的情景,以及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实现心灵净化的过程。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为山村赋

晴岚暖翠护烟霞。乔木晋人家。

幽居只恐归图画,唤樵青、多种桑麻。

门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无边风月乐年华。

留客可茶瓜。任他车马虽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鸦。

小隐正宜深静,休栽湖上梅花。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一)陈文卿酒边偶赋

小窗晴碧飐帘波。昼影舞飞梭。

惜春休问花多少,柳成阴、春已无多。

金字初寻小扇,铢衣早试轻罗。园林未肯受清和。

人醉牡丹坡。啸歌且尽平生事,问东风、毕竟如何。

燕子寻常巷陌,酒边莫唱西河。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闰元宵

向人圆月转分明。箫鼓又逢迎。

风吹不老蛾儿闹,绕玉梅、犹恋香心。

报道依然放夜,何妨款曲行春。锦灯重见丽繁星。

水影动梨云。今朝准拟花朝醉,奈今宵、别是光阴。

帘底听人笑语,莫教迟了□青。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二)酌惠山水

一瓢饮水曲肱眠。此乐不知年。

今朝忽上龙峰顶,却原来、有此甘泉。

洗却平生尘土,慵游万里山川。照人如鉴止如渊。

古窦暗涓涓。当时桑苎今何在,想松风、吹断茶烟。

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形式: 词牌: 风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