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八首(其四)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半城斜日二分秋。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城南车马山前路。

几许来还去。高人难得住山缘。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虞美人八首(其四)》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与山景之间的对比与交融,以及对“高人”难以寻觅的感慨。

首句“城中仰看山容好”,以“仰看”二字,生动地展现了人在城市中抬头远眺山景时的视角和感受,山的轮廓在城市的仰视下显得格外美好。接着,“山上看城小”则从山的角度回望城市,表现出山对于城的俯瞰之感,强调了山与城之间大小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不同视角下的世界观差异。

“半城斜日二分秋”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秋意渐浓的画面,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秋色的美丽与僧楼的静谧结合,仿佛在僧楼中找到了一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城南车马山前路,几许来还去”描绘了城市与山之间的交通往来,无论是来还是去,都充满了生活的忙碌与奔波,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最后,“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表达了对“高人”的向往与追求,但又感叹于他们难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或伴侣,如同鹊与华山,看似相近却无法真正连接。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八首(其五)

宦游且自浮家去。浮到何时住。亲闻甥馆两船分。

明镜香奁各向、小窗陈。团乐笑语灯前共。

相对犹疑梦。出城绕觉一身轻。

展放劳筋百事、暂消停。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六)

衰亲弱妇多劳苦。清瘦都如许。今朝安稳谢尘缘。

问馈相循不许、再牵连。秋光空阔天涵水。

放眼同欢喜。全家移向画图中。

领略江山不愿、满帆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七)

疏桐坠叶敲罗幌。疑是金钗响。小楼灯暗梦初醒。

恰好哀蛩低和、雨铃声。怜他斗酒收藏久。

更忍杯当手。小山业桂露应晞。

几夜秋坟人唱、阮郎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八)

秋光好在江空处。柔橹声难住。一株残柳带庐汀。

来趁天边新雁、两三声。

此时听者知多少,生怕闲情搅。诗人倚棹唱婵娟。

不比江枫渔火、对愁眠。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