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桐华烟卷

桐始华桐花,开向荆溪之水涯。

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

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

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

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

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著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题桐华烟卷》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以桐花为引,讲述了一个关于制墨工艺的故事。首句“桐始华桐花”点出季节,桐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清新。接着,溪水、孝侯庙和吴生之家构成了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暗示了制墨技艺的传承。

诗中提到的“烧墨法”、“李潘”以及“龙香古圭璧”,都是对墨品高雅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制墨工艺的精细和历史积淀。吴生家族的勤奋和专注,通过“千杵万杵”、“白兔臼”、“无夜昼”的描绘得以体现,显示出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

最后,墨卷制成后,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如“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象征着其艺术价值超越了物质层面,升华为精神的寄托。诗人以“吴生姓名等潘李”表达对吴生技艺的认可,同时借“不肯让诸蒲先著鞭”表达了对吴生及其技艺的赞美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又赞扬了制墨艺术的高超和传承者的执着精神。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薛相士

君不见会稽杨廉夫,醉吹铁笛声呜呜。

又不见虎林张伯雨,灵石溪边待轻举。

二子道异出处殊,长歌短吟意则俱。

薛生相人两眼耀流电,二子喜之皆赠以所制之诗书。

诗如于阗璊玉装剑璏,书似昆吾宝刀切琳腴。

生矜袖中有明月,出以照我白髭须。

我须日加白,我面岁增黑。

笔砚惭久芜,江湖厌为客。

生工鉴人知我者,虞翻骨屯由命也。

儿痴家贫四壁立,谁为老韩念东野?

生见张杨烦寄声,老来何处堪归耕?

珠藏深渊剑在匣,夜夜空谷腾光晶。

形式: 古风

赠翰古清

虞公借榻宗镜堂,四众乡仰不暂忘。

古清上人独见取,赠以金薤之琳琅。

公时目眚视贸贸,文成欲写难成行。

殒星著纸废属读,风襟露带斜低昂。

中言上人善幻化,神龙千丈一钵藏。

蜿蜒委蛇各有态,擘云掣电金蛇光。

海涛翻山霹雳碎,怒捲河汉如壶浆。

世人蒿目不敢觑,师独摩抚如驯羊。

神膏点鳞翠鬣舞,金篦刮瘼星芒张。

珊瑚千树宫室秘,献以耆婆未睹之药方。

师哀其诚为摹写,风旗雷车雨脚霶。

点睛未了便飞去,砚坳有墨空淋浪。

愿师骑之上帝都,为问苍生谁短长?

凫眠鹤翥且莫辨,伽那定里松花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岩栖仙人歌

彼仙之人,与神为谋。舒啸烟霞,放浪林丘。

以六合为指掌,以千岁为春秋。

瞪霄汉之空碧,渺白云之孤游。

疏星向曙目光炯,赪玉映雪肌肤柔。

方骑阆风谒绛阙,又采瑶草过沧洲。

仙之人兮欲擅一壑美,匪迟徊兮此淹留。

傍置素琴不复鼓,得非与世方同忧?

龙蟠青藜杖,花落绿绮裘。

岸巾不挂壁,翠发风飕飕。

正研思虑探道奥,金匮石室非难紬。

想应误骑斑龙堕谪籍,于以辅相圣主福齐州。

颠崖苍生性命悬一缕,可但独乐身夷犹。

仙之人兮须为谢安石,莫学王子猷。

谢公廊庙上王郎,涧之幽穷而成仙。

达卿相君家,子房出处真其俦。

功成拂衣江海去,笛声尚殷岳阳楼。

形式: 古风

槟榔木拄杖歌

海南草树四时绿,至刚独有槟榔木。

刻作仙人九节杖,昆吾之刀削玄玉。

吴人沈傅师,腹撑书与诗。

跫然念我老,赠此珊瑚枝。

入手岂独扶持力,老蛟虽瘦铁作脊。

何况提携指爪间,玄冥侧身避正色。

朝敲邻扉看竹去,邻翁指示三叹息。

此枝曾被猩猩攀,酒痕尚留枝节间。

灵药结作鸡心核,蛮唾噀成花乳殷。

老夫方将东入海,撑拄残骸谒真宰。

就中可有安期在?

杖头挑得枣归来,分饷傅师寿千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