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夕阳西下水东流。怕经秋。又经秋。

目送飞鸿,阵阵过南楼。

猛觉尖风寒翠袖,埋怨到,挂帘栊、玉一钩。一钩。

一钩。月当头。酒半瓯。香半篝。

唱也唱也,唱不了、一曲凉洲。

笑问嫦娥,灵药几时偷。

圆缺阴晴天不管,谁管得,古今来、万斛愁。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鉴赏

这首词以夕阳、流水、秋意和飞鸿为背景,描绘了词人的情感波动。"夕阳西下水东流",画面宁静而富有深沉的时光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怕经秋。又经秋",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无奈与忧虑。

"目送飞鸿,阵阵过南楼",借飞鸿的形象寄托离别之情,词人独自站在南楼上,遥望远方,心中满是思念。"猛觉尖风寒翠袖",通过描写冷风吹过衣袖的细节,传达出词人的孤寂与凄凉。

"埋怨到,挂帘栊、玉一钩",词人将情感投射到月钩上,仿佛在责怪月亮的无情,勾起了更深的愁绪。"一钩。一钩。月当头",再次强调月的明亮,反衬出词人心中的阴郁。

接下来,词人借酒浇愁,"酒半瓯。香半篝",试图用短暂的欢愉来冲淡愁苦,但"唱也唱也,唱不了、一曲凉洲",表明内心的愁绪难以排解,歌声也无法掩盖。

最后,词人以幽默调侃的方式向嫦娥发问,"笑问嫦娥,灵药几时偷",借嫦娥的神话故事寻求解脱,然而"圆缺阴晴天不管,谁管得,古今来、万斛愁",揭示出无论仙药还是自然变化,都无法消解词人内心无尽的忧愁。

整体来看,这首《江城梅花引》以景抒情,词人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有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情感的执着,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5)

吴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自号玉岑子,祖籍安徽黟县。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自绘饮酒读骚图,又题饮酒读骚图曲。著有《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书屋诗》等

  • 字:苹香
  • 籍贯:浙江仁和(今杭州)
  • 生卒年:1799~1862

相关古诗词

买陂塘

放轻舟,短长堤畔。玉聪金勒谁跨。

水痕已减三篙绿,幅幅柔蓝不泻。

秋去也,只睡里、烟鬟山色仍如画。段家桥下。

看枫叶霜乾,芦花雪冷,衰柳不堪把。

湖光好,何必深春浅夏。四时风景都雅。

飞飞鸥鹭疏疏影,难认荷湾菱汊。

归未舍,但红了斜阳,是处钟初打。碧琉璃瓦。

看古寺僧还,佛楼梵起,楼外暮云亚。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兰陵王

绣窗闭。窗外红帘垂地。

黄昏后,一点灯疏,曲几深屏不曾倚。添衣唤侍婢。

半臂绵温香腻。

淡妆就,月转花阴,炙罢银簧试双髻。幽意。碎难理。

渐翠袖慵抬,铅泪如洗。断肠诗草阑珊味。

早猛上心头,又来眉际。檀痕暗掐玉纤记。

谱入凤笙细。阶砌。乱蛩起。正如慕似泣,欲断还继。

秋宵漫把閒愁比。怅寒蝉瘦尽,霜雁回未。

芙蓉零落,吊艳影,岁暮矣。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如梦令

玉笛数声何处。吹尽落梅飞絮。

楼外有红墙,不把夕阳围住。春去。春去。

愁杀好花一树。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百字令

似曾探到,者骊珠、颗颗光辉不灭。

妙手都从天际得,果是裁云缝月。

半面缘悭,千回梦想,一瓣名香爇。

惊才觉艳,玉台无此人物。

闻道近日宣文,绛纱帷里,弟子红妆列。

别有伤心圆缺感,渐渐鬓发如雪。

日暮天寒,卖珠补屋,此境和谁说。

读君诗罢,为君宛转愁绝。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