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漕书堂书运京寓

失喜书船至,相违五岁除。

拨尘防蠹毁,烧烛费工夫。

把握欣吾旧,撑肠傥尔须。

酸儒城拙计,那便置空虚。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的《杨漕书堂书运京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漕书堂收到书籍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书籍保存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失喜书船至”,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得知友人收到书籍时内心的惊喜与激动,仿佛是久旱逢甘霖,令人欢欣不已。接着,“相违五岁除”一句,点明了两人分别已有五年之久,通过书籍的传递,似乎弥补了这份时间的鸿沟,情感得以延续。

“拨尘防蠹毁,烧烛费工夫”两句,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与保护。在收到书籍后,他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防止虫蛀破坏,甚至不惜耗费夜晚的时间,点燃蜡烛仔细检查,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友情的重视。

“把握欣吾旧,撑肠傥尔须”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收到书籍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书籍对于充实心灵、增长见识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友人能从中获得知识的滋养,如同食物充盈肠胃一般,丰富精神世界。

最后,“酸儒城拙计,那便置空虚”两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作为“酸儒”的无奈与尴尬,即在知识的追求上显得笨拙,但即便如此,也愿意将这份珍贵的知识分享给他人,避免心灵的空虚。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知识的渴望与传播的热忱。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依韵袁觉生丙寅元旦感赋

政尔沉沉百念新,涧松谁复禁樵薪。

孤根自分空盘结,旧馆何缘接燕申。

默向东风参造化,梦从碧落整星辰。

十年涕泪兵尘里,满眼看春不当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钟秋岩《涧上草堂图》

暮年丝竹资陶写,一壑能专亦大难。

又恐閒名除未得,山图留与试开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梅母之殡

路出正阳桥,四衢声鼎沸。

车马塞道涂,男女满街市。

询彼何以故,梅氏有凶事。

梅氏何许人,客言我告尔。

不是强军阀,亦非新官吏。

鼎鼎梅兰芳,花衫最绝技。

今为祖母丧,殡宫过此地。

彩仗已森列,輀舆还未至。

客导使向前,百戏目为翳。

铭旌一丈长,细读无几字。

阔扁先总统,彷佛急公义。

有类黄金榜,宝琦姓孙氏。

其馀诸哀挽,略可类分四。

前列为阁部,其次即义士。

又次为文人,最后属伶界。

一时狂风来,疾捲同旗靡。

俄而灵车到,鹄立执绋俟。

后随多伶官,前引皆卿贰。

箫笳哀动魄,铙饶暄震耳。

梅伶挽柩行,梨花微带泪。

行人惊未见,如睹真仙子。

拍掌怪叫好,似在舞台底。

警察为清道,大施鞭与箠。

观者叹啧啧,谓是福所致。

余乃告客言,此即是遭际。

王纲不解纽,岂容此纵恣。

军政不贪暴,谁助此奢侈。

玄黄已错行,颠倒难思拟。

客言壬戌春,两军战易水。

死者千万人,膏血草为萎。

京观填一坑,何曾有棺瘗。

此是何功德,彼又何罪戾。

余言更勿论,此尤属儿戏。

一语为客告,人趋势与利。

兰芳倘不禄,哀荣岂只此。

必有李天下,观赐九坛祭。

必有大将军,为请国葬体。

人妖泊五行,怪状兴乱世。

莽莽十年间,逆知必至是。

闻罢叹而笑,略为记一二。

惜无蒲留仙,大笔重叙次。

并入金和尚,后先同志异。

形式: 古风

浣溪沙

回首秦林人望空。片云流水隔香红。

玉箫帆落石塘风。

辛苦犹怜天上月,素秋飞影出瑶宫。

千门人语断肠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