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探讨了修行与生活的智慧。诗人通过“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在追求真理或目标时,内心需保持宁静,避免浮躁和冲动,只有如此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获取真知。接着,“名利心须剪,非朋不用攀”则告诫世人,名利之心是修行路上的障碍,不应过分追逐;而“非朋不用攀”则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应当结交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人。
最后,“舍邪归正道,何虑不閒閒”总结了全诗主旨,即摒弃错误的道路,回归正确的修行之道,自然就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无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修行境界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