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绝句.夜气

理则无形气是乘,气随夜息理斯存。

息时无感犹当验,昼不能清夜亦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训蒙绝句·夜气》由宋代学者朱熹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理”与“气”的关系以及昼夜之气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

首句“理则无形气是乘”,提出“理”作为无形的概念,而“气”则是承载“理”的物质载体。这里的“理”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气”则代表了物质世界。这一句揭示了“理”与“气”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即“理”寓于“气”中,通过“气”得以体现和存在。

次句“气随夜息理斯存”,进一步阐述了“气”与“理”的动态关系。在夜晚,人们休息时,体内的“气”随之减弱,但“理”依然存在于其中,不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理”作为内在本质的恒定性,即使在身体活动减少、意识放松的状态下,其内在的规律和秩序仍然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息时无感犹当验,昼不能清夜亦昏”,则从人的精神状态角度出发,探讨了昼夜之气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在休息时,尽管意识可能变得模糊或无明显感受,但“理”的存在仍然是可以验证的;而在白天,虽然人们通常感觉较为清醒,但夜晚的“气”同样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导致昏沉或不清醒。这两句强调了“理”与“气”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无论是在清醒还是睡眠中,它们都在发挥作用。

整体而言,《训蒙绝句·夜气》通过深入浅出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朱熹对于“理”与“气”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影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考价值,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理”与“气”理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训蒙绝句.体认

虽云道本无形象,形象原因体认生。

试验操存功熟后,隐然常觉在中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训蒙绝句.唤醒

为学常思唤此心,唤之能熟物难昏。

才昏自觉中如失,猛省猛求明则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训蒙绝句.为人

辛勤尽作求闻计,沽得过情声誉来。

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训蒙绝句.三省二首(其一)

曾子尚忧三者失,自言日致省身功。

如何后学不深察,便欲传心一惟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