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丈尚书(其三)

蓬室有姝女,颜色耀朝晖。

幽独人未识,婵娟心自知。

高堂悬宝鉴,美丑良不欺。

借君一寸光,为妾照蛾眉。

念当有所适,辞亲结罗衣。

常恐妾命薄,失身轻薄儿。

安得嬿婉人,白头同所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简陋小屋中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照亮了早晨的光辉。
她独自一人,外界并不了解她的美丽,但她内心清楚自己的价值。
高高的厅堂上挂着一面珍贵的镜子,公正地映照出美丑,不会欺骗。
请借我一丝光线,让我通过镜子照见自己如蛾眉般的容颜。
想到将来要嫁人,我告别亲人,穿上华丽的嫁衣。
常常担心自己的命运不佳,会被轻浮之人夺走。
如何能遇到一个温柔贤淑的人,与他白头偕老。

注释

蓬室:简陋的小屋。
姝女:美丽的女子。
颜色:容貌。
耀:照亮。
朝晖:早晨的阳光。
幽独:孤独。
婵娟:美好, 婵娟貌。
宝鉴:珍贵的镜子。
良不欺:不会欺骗。
借君:请借。
照蛾眉:照见蛾眉般的容颜。
适:出嫁。
辞亲:告别亲人。
命薄:命运不佳。
失身:失去贞操。
嬿婉人:温柔贤淑的人。
白头:白头偕老。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位幽居的女子,她拥有不为人知的美丽与独特的气质。高悬的宝鉴映照出她的真实面容,而她却渴望借助外界的光芒来审视自己的蛾眉。这反映了她对自身魅力的自信以及对外在评价的关注。她准备辞别亲人,结好罗衣,为的是寻找生命中的归宿。然而,她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于轻薄之人的担忧。最后,她表达了对能够与之共度白头之年的理想伴侣的向往。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以及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山居

山居入长夏,草树绕我屋。

微风披拂之,有声来肃肃。

葳蕤摇散影,掩冉飘暗馥。

百合开数花,孤芳更清淑。

我卧北窗下,午枕睡方足。

挹此一襟凉,泠然若堪掬。

坐使万虑空,乐哉谢羁束。

有同颜氏子,坐忘遗耳目。

又如慧可师,安心得归宿。

落日行庭前,披衣自扪腹。

閒扶旧僵石,细数新上竹。

小禽时下来,相鸣入丛簇。

见我不惊飞,人禽两幽独。

形式: 古风

书白氏长庆集

我爱乐天文,平易更精切。

笔端应有口,心事无不说。

游戏供日用,工巧疑天设。

述情悉毫釐,辩理穷曲折。

如我本欲言,挽我开齿颊。

如人病瘖哑,代我传喉舌。

驽骀拟举步,骏足过如瞥。

弱弧未及弯,强弩已穿札。

抚才初自愧,适意还深惬。

读尽一编诗,胸怀消百结。

形式: 古风

书怀(其二)

百年胡为哉,万事聊复尔。

功名早有意,贫贱昔所耻。

岁月忽蹉跎,少壮何足恃。

身外非我有,毫发不可致。

惟有一寸心,俯仰要无愧。

归去来山中,高人未吾鄙。

形式: 古风

书怀(其三)

村居何所乐,春至木欣欣。

夜睇海上月,昼瞻岭头云。

东家有胜士,杖屦日相亲。

山行共采蕨,野步仍班荆。

初见气已合,久游意弥真。

剧谈复痛饮,相对有馀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