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词二首(其二)

美利众所歆,称心有止极。

天道恶盈满,贪夫长戚戚。

金玉积邱山,贫者望涓滴。

邻里死饥寒,亲知行乞食。

哀声听不闻,黎颜见岂识。

逐臭无时休,昧厥死期逼。

馋鬼啸萧墙,祸变难意测。

荆棘上华堂,蜗涎遗断壁。

似续苦无依,转幸他人泽。

烱鉴悬当前,仁者为悲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词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哀。诗人通过对比富人与穷人的生活境遇,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与道德观念的缺失。首句“美利众所歆,称心有止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但紧接着“天道恶盈满,贪夫长戚戚”则暗示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不安。

“金玉积邱山,贫者望涓滴”形象地描绘了财富的极度集中与贫困者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邻里死饥寒,亲知行乞食”更是将这种不平等推向极致,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哀声听不闻,黎颜见岂识”强调了社会冷漠,即使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人们也难以感受到同情与关怀。

“逐臭无时休,昧厥死期逼”揭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无法摆脱对物质的追求。而“馋鬼啸萧墙,祸变难意测”则比喻那些在背后制造祸端的人,他们的行为难以预测,给社会带来动荡。最后,“荆棘上华堂,蜗涎遗断壁”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社会的不公与变迁,即使曾经辉煌的景象也可能瞬间崩塌。

“似续苦无依,转幸他人泽”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无奈与希望。而“烱鉴悬当前,仁者为悲恻”则点明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仁慈与公正的呼唤。整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诗人对于社会正义与人性善良的渴望。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棕亭秋江拥棹图

木落秋气深,江声日东泻。

扁舟独往情,岂为耽休暇。

旅雁唳霜皋,孤月耿遥夜。

时发游子吟,暂泊枫林下。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咏史七首(其一)

中山飨朝士,子期忽不与。

忿怒搆楚师,国亡何悤遽。

壶浆悯饥人,事亦偶然遇。

危急徂厥亡,仓皇绝生路。

讵知饿夫儿,赴难无转顾。

怨亦不在大,恩亦不在小。

生死判一餐,报施亦何巧。

形式: 古风

咏史七首(其二)

始皇愚黔首,焚书坑诸儒。

扶苏谏不纳,远使西防胡。

鲍鱼一朝臭,贤嗣遭枉诛。

元凶得肆志,万姓怒已张。

英雄起草泽,嬴族遂灭亡。

祸机之所伏,天人岂渺茫。

形式: 古风

咏史七首(其三)

宋国有义士,父子目俱盲。

天道祐良善,此理疑荒唐。

楚人逞兵威,杀戮填沟隍。

失明者不役,遂得安其常。

人世有迍邅,勿遽云不祥。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