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寺

瀑水交流山路断,萧萧孤寺半峰藏。

瓦边红叶坠莲座,窗畔昏鸦投竹房。

饥虎习闻持戒语,湿萤分点坐禅香。

几人到此团圞久,为拨寒炉上石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破败寺院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荒凉与静谧。首句“瀑水交流山路断”,以瀑布流水与山路阻隔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着,“萧萧孤寺半峰藏”一句,将孤零零的寺庙隐匿于山峰之间,进一步强化了其孤独与寂寞之感。

“瓦边红叶坠莲座,窗畔昏鸦投竹房”两句,通过红叶飘落和昏鸦归巢的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红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而昏鸦则预示着夜晚的来临,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和环境的沉寂。

“饥虎习闻持戒语,湿萤分点坐禅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寺庙中的僧侣比作“饥虎”,虽身处困境却能坚守戒律,同时又以“湿萤”和“坐禅香”描绘出僧侣们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情景。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僧侣们的坚韧与修行的执着,也反映了寺庙环境的恶劣与僧侣生活的艰辛。

最后,“几人到此团圞久,为拨寒炉上石床”两句,表达了对寺庙中僧侣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感慨。通过询问“几人到此团圞久”,诗人表达了对僧侣们长期孤独生活的关切,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的荒废与人迹罕至。结尾“为拨寒炉上石床”一句,既是对僧侣生活现状的描述,也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僧侣们坚韧不拔、坚守信仰的精神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破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荒凉与僧侣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蕴含了对僧侣精神世界的赞美与对佛教信仰的尊重。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

五十閒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

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

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

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少年行

一身出没总如龙,曾却通侯大邑封。

鹙毳叠飞金抹额,猫睛嵌满铁芙蓉。

旌心雪片能消泪,走地星芒要误烽。

犹自不忘儿女辈,母城阑入闹歌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美人

人间真见藐姑神,月状云容见敢真。

尚以半身凭保母,不知全态寤文人。

行宜处所朝朱凤,嫁必年时佩玉麟。

川上采珠何足算,生成的是掌中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古剑

无端宝气烛幽沈,掘得棱棱赤堇金。

土里开花原带血,石头磨水要明心。

奸邪必斩昭生色,王霸经提倚独吟。

出匣未能藏可惜,拌教飞去有人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