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阳感事

人谁无婚姻,我则分鲜薄。

即今头已白,不识外家乐。

再过汧阳县,心境何寂寞。

当时退食地,东轩俯层壑。

华屋变山丘,九原宁可作。

空存遗爱树,枝叶几荣落。

正如辽东归,但见旧城郭。

堂堂想其仪,物物皆如昨。

眼看北来雁,身是南飞鹊。

霜风扫隃麋,晚翠敛吴岳。

临行更踟蹰,洒泪遍南阁。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谁无婚姻,我则分鲜薄。
即使如今白发苍苍,也不识外家的欢乐。
再次路过汧阳县,心境何等孤寂。
当年退朝之地,东轩俯瞰深深的山谷。
昔日华丽的房屋化为山丘,亲人坟墓怎能再回望。
空余怀念之树,枝叶盛衰几度沧桑。
如同辽东归乡,只见旧时城墙。
遥想其威严风采,一切事物依旧如昔。
眼见北雁南飞,我却似南去的喜鹊。
霜风吹过隃麋,吴地山色晚翠收敛。
临行之际心绪难平,洒泪告别南阁各处。

注释

婚姻:指婚姻关系。
鲜薄:稀少、微薄。
头已白:形容年老。
外家:妻子娘家。
汧阳县:古代地名。
心境:心情、心态。
东轩:东边的窗户或书房。
九原:古代对死者的称呼。
遗爱树:象征着逝者留下的爱心或记忆。
辽东: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指远方。
城郭:城市城墙。
堂堂:形容威严或盛大。
物物:每一件事物。
北来雁:从北方飞来的雁群。
南飞鹊:比喻自己离开故乡。
隃麋:古代山名。
吴岳:吴地的山峰。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
南阁:南方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无奈与哀愁。开篇即点出人生中普遍的婚姻经历,而自己却感受到分离带来的疏远和淡薄。随着时光流逝,头发已白,但对于外界的快乐却不再理解或共鸣。

诗人通过重返汧阳县这一地名,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凄凉。在当年退食的地理环境中,东轩的楼阁显得俯视着层叠的山峦。华美的建筑如今已变成荒废的土丘,而九原(指广袤的草原或旷野)的宁静似乎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

诗中提到的“空存遗爱树”,意味着只剩下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而枝叶的荣枯更是岁月流转、自然界变化的象征。正如辽东归去的路上,只能见到旧日城郭的轮廓,心中对于往昔的仪式和风貌依稀犹记,而周遭的一切仿佛仍是昨日。

眼前的北来大雁与南飞的鹊,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霜风扫过野地,晚上的翠绿山峦隐匿在吴越之境(古代地区名),诗人临行前更显得踌躇不已,泪水涟涟,遍洒在南阁之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胡无人

洛阳一少年,善达古今事。

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

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

信哉敢谓胡无人,岁岁叩关来请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荔枝

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

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人出城同过周少府赠行者

欲解舟维岸,将行客倚栏。

主人誇意厚,亲起具盘飧。

溪柳低含雨,山桃重怯寒。

何时浮小艇,同访橘洲滩。

形式: 五言律诗

送叶伸出使河北

君今使河北,几日渡黄河。

脱身出台省,杖节犯风波。

东南耆旧中,如君能几何。

何人把袂留,顾我饯则那。

燕赵多佳人,善舞体婆娑。

不学白纻词,能唱瓠子歌。

歌罢令翁愁,井灶宅鼋鼍。

安得佐禹才,干旄饰五紽。

与君并驾驱,坐使民气和。

挥汗强援笔,矢辞愧不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