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顾石公松花江踏雪寻诗图

皂帽犯寒行。饮马长城。朔风中酒踏层冰。

莽莽乌稽天似墨,一笑江横。哀雁咽边声。

春到还惊。壮游何处话承平。

东北风尘回首望,愁煞兰成。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冬日踏雪寻诗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北方风情与文人雅趣。开篇“皂帽犯寒行”,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位文人在严寒中行走的形象,帽子为黑色,既显其身份的庄重,也暗示了环境的寒冷。接着“饮马长城”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雄伟的长城,不仅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暗含着历史的厚重感。

“朔风中酒踏层冰”进一步渲染了冬季的寒冷与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在凛冽的北风中,诗人饮酒御寒,却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踏过厚厚的冰面前行。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坚韧与豪情,也体现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莽莽乌稽天似墨,一笑江横”则通过描绘乌稽山的广阔与天空的深邃,营造了一种苍茫辽远的意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笑容显得尤为珍贵,仿佛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乐观表达。

下片“哀雁咽边声”转而描写雁群的哀鸣,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雁群的南迁北返,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春到还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与感慨,春天的到来不仅意味着自然界的新生命,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复苏的象征。

“壮游何处话承平”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向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渴望回到那个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时期,与友人共话太平盛世的美好。

最后,“东北风尘回首望,愁煞兰成”表达了诗人对东北地区战乱的忧虑与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兰成,即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此处借指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与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是一幅既有壮美自然风光,又蕴含丰富人文情怀的艺术画卷。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壶中天.用优昙钵花,为赵次珊尚书作

珠莹玉亸,讶人间弹指,华鬘春色。

蟠实灵椿千岁有,顷刻花开难值。

璧月俄临,彩云不散,芳讯留驹隙。

亭亭双袂,待迎扶醉归客。

旧事金带园葩,丝音省树,付浮云过翼。

那及天香生邂逅,恍对餐风姑射。

佛国因缘,仙家点化,瑞应嘉名锡。

电光能驻,镜中长映冰魂。

形式:

花犯.为冯淑莹题并蒂莲图册

绾同心、天然作耦,亭亭对波镜。露匀香竞。

窥半面妆成,一样端正。比鹣伴鲽仙缘证。

红情人共省。便净洗、孤单千感,孀娥羞照影。

传神个中赵昌图,双妃绛辇倚,梨涡交頩。

芳意早,苞将吐、学珠同孕。还描到、露房坠粉。

清梦久、秋池鸳睡醒。

只笑我、江花空赋,霞姿酬韵冷。

形式:

探芳信.甲子岁朝春,和邵伯絅

岁华茜。对彩胜风含,桃符尘换。

便向阳欢意,小梅透微暖。

咬春雪脆休孤负,红映屠苏盏。

诧儿童、令节双兼,我曾三见。花甲纪初转。

似地老天荒,五云回盼。应接芳韶,问王谢、旧堂燕。

烧灯挑菜从头数,早拭看花眼。

怕因循、钿毂佳期尚晚。

形式:

柳梢青.汪仲虎柳岸晓风填词图,为悼亡作

画里腰身。楼头眼色,烟外眉痕。

载酒人归,渡江歌杳,何处香尘。一钩残月如银。

带惨绿、藏鸦未匀。风调当年,鬓丝今日,伤别伤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