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施子华

哭子天伦变,贤哉更可伤。

毅翁悲祚断,学者悼师良。

缺月窥元室,凄风锁奥冈。

身虽随物幻,名笔起潜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哭子心痛如撕裂,家庭伦理的巨变,更加令人悲痛。
坚毅的老翁哀叹福分断绝,学者们哀悼他们的优秀导师。
残月偷窥着元室的寂静,寒风吹过深山的秘境。
尽管身体随世事变幻,但他的名声如同潜藏的光芒,依然照耀。

注释

天伦:指家庭伦理关系。
贤哉:赞美人的高尚品德。
毅翁:坚毅的老翁。
祚断:福分或命运的中断。
学者:指求学的人。
师良:优秀的导师。
元室:指重要的居所或朝廷。
奥冈:深山或隐秘之地。
身虽:虽然。
潜光:暗中散发出的光芒,比喻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挽施子华》,从其内容和情感深度来看,王柏在此抒发了对逝者施子华的哀悼之情。诗中“哭子天伦变,贤哉更可伤”表达了对施子华英年早逝所产生的悲痛和不忍,强调其贤德才是更加令人感到痛惜。“毅翁悲祚断,学者悼师良”则写出了施子华作为一位教师,其学生对他的怀念之情深厚。

“缺月窥元室,凄风锁奥冈”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景象,缺口的月亮透过窗棂投射进屋内,凄厉的秋风环绕在山谷间,都传达出一种悲凉和冷清之感。最后,“身虽随物幻,名笔起潜光”则表明尽管施子华已经去世,但他的文章(名笔)依然能够散发出不朽的光芒。

王柏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己对施子华深切的哀悼,更透露出宋代士人对于知识分子的崇敬和追念。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反映出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尊重。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赵龙泉

满拟田庐乐莫年,谁知凫舄遽飞仙。

鹗书连走文场捷,麟趾多推正脉贤。

晚锡蓝衫更鹖弁,径分蒲璧镇龙泉。

春风满县开桃李,回首松楸锁翠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徐郎中

郎潜不复坦衿期,留得清名举世知。

老矣空还新虎节,归来只是旧鸿禧。

危言宁免班行忌,已死犹闻海内推。

病里仅能成大厦,当时燕雀不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挽颐轩张朝奉(其二)

挺挺长松施女萝,平生能得几相过。

穗帷远辱双絇临,泪眼犹瞻两鬓皤。

曾未经年成契阔,至今一恸竟蹉跎。

吉人已矣难重见,山口悽悽薤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挽颐轩张朝奉(其一)

蔼然一气备天和,不尽人间岁月多。

乡里同声称佛子,儿孙相继奋儒科。

蠲租捐廪今无有,刲豕然灯可奈何。

德在人心真不朽,几多麟碣污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