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颐轩张朝奉(其一)

蔼然一气备天和,不尽人间岁月多。

乡里同声称佛子,儿孙相继奋儒科。

蠲租捐廪今无有,刲豕然灯可奈何。

德在人心真不朽,几多麟碣污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天地间充满着和煦的气息,人间岁月无穷尽。
乡亲们都称他为佛子,子孙们争先恐后地攻读儒学科目。
如今减免租税的举措已不再有,点燃猪油灯照明又该怎么办呢?
他的美德深植人心,永垂不朽,但又有多少碑文玷污了山河。

注释

蔼然:和蔼的样子。
备:充满。
天和:天地间的和谐气氛。
佛子: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可能指修行者或受人尊敬的人物。
儒科:古代的儒家学问,特指科举考试中的儒学科目。
蠲租:免除租税。
捐廪:捐助粮食储备。
刲豕:宰杀猪只,这里指穷困时的照明方式。
然灯:点灯。
德在人心:美德深入人心。
麟碣:古代刻有功绩的石碑,比喻丰功伟绩。
污山河:玷污了历史和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挽颐轩张朝奉(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蔼然一气备天和,不尽人间岁月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融合与认同,认为宇宙间有一股纯粹的气息贯穿其中,这种气息超越了世间的时间长短。

"乡里同声称佛子,儿孙相继奋儒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其中人们尊敬有道德之人,如同对待佛门中人的礼遇,同时也反映出后代子孙在文化教育上的追求与努力。

"蠲租捐廪今无有,刲豕然灯可奈何。"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世事的无奈与悲哀。在古代,蠲指的是政府征收的苛政,而这里却说“蠲租”已不存在,可能是对过去不公征税的一种反思。而“刲豕然灯”则形容节日中的喜庆景象,但诗人却带有一丝哀愁。

"德在人心真不朽,几多麟碣污山河。"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道德的重视和对于世间污秽之事的忧虑。这里的“麟碣”是古代用来指代士大夫或贤良之人的,比喻这些人如同美好的器物,但却被世俗中的污浊所玷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德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潜斋王枢相(其二)

治命深衣敛,亲题石像镌。

精神传巨扁,风月掩遗编。

流落人间境,陶镕物外天。

建安名教在,它日配先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潜斋王枢相(其三)

总角思先友,同宗丽泽传。

典刑诸老尽,文献旧家全。

交道从公晚,知音去我先。

渊源谁与溯,愁绝伯牙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潜斋王枢相(其四)

精舍北之北,幽宫南复南。

两山生死寄,千古姓名谙。

地势蟠空壮,溪声战晚酣。

青乌发天秘,万壑拱遗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效希夷和陈北溪韵(其二)

甚矣天地闭,独放一花鲜。

未论色之洁,未论香之妍。

只于冰雪中,谁占生意先。

万物心自服,敢问何能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