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云歌送吴子归宣城

敬亭山中生白云,有时化作五色文。

从龙下山为雨去,欲与世上袪尘氛。

由来舒卷不可测,遥天烱烱无遗迹。

甘雨未洽尘未消,直使时人空叹息。

归来偃蹇敬亭上,点缀青山千万状。

曾巅高拥白玉屏,半岭间张素丝障。

云兮云兮尔才未尽施,只恐复被苍龙知。

乾坤上下相追随,青山欲恋无还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以“敬亭云”为题,描绘了敬亭山之云的多变与神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云的形态、色彩、动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敬亭山中生白云”,点明了云的起源地——敬亭山,同时赋予了云以生命,仿佛它自山中生长而出。接着,“有时化作五色文”,描绘了云变幻莫测、色彩斑斓的一面,展现了云的美学价值和生命力。

“从龙下山为雨去”,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龙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了云化为雨水滋润大地的过程,体现了云对自然界的贡献。而“欲与世上袪尘氛”则表达了云净化空气、消除尘埃的愿望,寓意深远。

“由来舒卷不可测,遥天烱烱无遗迹”,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云的变幻无常和难以捉摸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云在天空中的短暂存在,留给人们的只有无限遐想。

“甘雨未洽尘未消,直使时人空叹息”,诗人通过对比甘霖未能完全洗净尘埃的现象,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云能带来清新的渴望。

“归来偃蹇敬亭上,点缀青山千万状”,描绘了云回归敬亭山的情景,它以不同的姿态装点着青山,展现出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曾巅高拥白玉屏,半岭间张素丝障”,这两句具体描绘了云在山巅和山腰间的形态,分别以“白玉屏”和“素丝障”为喻,形象地展示了云的洁白与细腻。

“云兮云兮尔才未尽施,只恐复被苍龙知”,诗人表达了对云才华未尽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担心云再次被龙召唤,离开这片土地,留下无尽的思念。

“乾坤上下相追随,青山欲恋无还期”,最后两句总结了云与天地、自然的紧密关系,表达了云与青山难舍难分的情感,以及对云未来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云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菖蒲歌

蒲生山泽间,水石长为徒。

超然尘土外,秀色清而腴。

印公爱之如寂公,当轩盆植数十丛。

虽无仙人鸾凤状,好事剪拂还相同。

叶如虬须直不卷,根穿石罅连苍藓。

昔闻张生十二节,苏子九花今宛宛。

眼中清气端可掬,此处焉知有尘俗。

去年赠我小石盆,几上团团青一簇。

知君定出聊自怡,此心岂为物所移。

色空都忘心境寂,寥寥独坐轩中时。

形式: 古风

水西图诗

水西绝境江左无,何君好事写作图。

良工意匠善盘礴,三峰涌出青芙蕖。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

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

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

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

昔来年少今白头,山色青青长不改。

何君何君尔好奇,涧阿与尔诛茅茨。

卷帘微雨对东郭,高咏谪仙云锦词。

形式: 古风

姑苏台歌

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

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华今古愁。

何来豪客增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

齐云易逐浮云空,鬼火三更照寒雨。

形式: 古风

忆昔行赠朱伯贤还会稽

忆昔相逢白门道,君方壮年我差少。

同乡异域心最亲,月夕风晨写怀抱。

南台御史能荐才,荐才先取文章好。

当时结交多俊髦,羡君独得声名早。

江城一别三十秋,我出匡徒君宦游。

甲兵满地音信断,越云楚水情悠悠。

今春钱塘忽相见,君未全衰我犹健。

探得囊中著述书,松斋晓日开新卷。

君承明诏入史局,我亦奏对延和殿。

秋深俱放还旧山,兼有赐金并赐燕。

君家云巢鉴湖曲,鲭鱼脍肥粳稻熟。

脱巾露顶松石间,如鹿如麋不羁束。

我歌此曲空复情,烈风荡海鸿冥冥。

世间富贵自可轻,且学清狂如贺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