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子约赴衢教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学者不应仅像官吏那样,应坚守道德之道。
学生们纷纷离开座位,对太守表示敬意,他则谦逊地上车。
他用朱笔仔细批阅试卷,手持青灯深入研读经书。
汉朝朝廷重视文采,看来是要征召严谨有才的严徐了。

注释

博士:古代学官名,这里指学问渊博的人。
吏:官吏。
巍然:高大庄严的样子。
道自居:坚守道德之道。
诸生:众多的学生。
趋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太守:地方长官。
揖升车:作揖后上车。
朱笔:红色的毛笔,用于正式文件或批阅。
浓批卷:仔细批改试卷。
青灯:油灯,古时照明工具。
细勘书:深入细致地校对书籍。
汉廷:汉代朝廷。
重文藻:重视文章辞藻。
行矣:即将出发。
召严徐:征召严徐,严徐可能是位有才华的文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方子约赴衢教》。通过这短小的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期望。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这两句表达了对被送别者的尊重与赞赏。这里的“博士”指的是受过良好教育、学识渊博之士,并非仅是官职名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彰显出对方学问的高深和个人的气节。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这两句则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众多弟子(诸生)纷纷避席,以示敬意,而太守也亲自上车为其送行,这些细节表现出古人对学问与友情的重视。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这两句则是对方子约平日治学的情形进行描绘。朱笔浓批卷,说明其注释深刻;青灯细勘书,则表明其夜以继日地研读书籍。

最后的"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方子约赴衢教的期许和祝福。在这里,“汉廷”代表的是朝廷或官方机构,而“重文藻”则意味着朝廷对于文学艺术的推崇与重视。“行矣召严徐”表达了朝廷可能会因为其学识而征召他,进行重要的任务。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和对方治学态度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文人情怀和学术氛围的画面。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文甫判官

檄笔骚情俱妙绝,它人才少子才多。

分桐江派从初祖,在孔门中占二科。

此去潘舆添燕喜,向来韩木尚婆娑。

传闻仲举高悬榻,应待元寮入礼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方汝楫客授严陵

昔年尚友先君子,晚见贤郎自策名。

芹泮佩衿尊郑老,桐江谱牒派玄英。

誉髦孰不观朝彩,耄齿吾难主夏盟。

若见监州烦问讯,必分风月照寒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方至

老去怜才癖转深,爱君笔力擅词林。

抟扶摇上二虫笑,从渥洼来万马瘖。

书号醇儒渐者远,弘称曲学到于今。

汉家旃厦崇经术,莫事推敲枉费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方君节监丞

世论喧啾众窍鸣,先贤于此极持平。

坡称淳父文经世,沂惜希文谏近名。

向去史书将有考,由来公议最无情。

我衰君壮飞潜判,何日重寻洛社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