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罗汉(其五)

猛士贾力,视虎如豵。咤叱相向,毛血翻风。

以彼衲子,称曰神通。考之古史,有人豢龙。

龙且可豢,矧彼大虫。寓言引此,云西水东。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勇猛的僧人,与猛虎对峙的场景,展现了佛教中“以心制物”的精神。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视虎如豵”,将老虎比作小猪,突出了僧人的勇气和镇定。接着,“咤叱相向,毛血翻风”描绘了僧人与老虎对峙时的激烈场面,毛发和血液在风中翻飞,形象地表现了战斗的激烈。

“以彼衲子,称曰神通”则点明了僧人的身份,并赞扬了他的非凡能力。这里“衲子”指的是僧人,“神通”则象征着超凡的能力或智慧。接下来,“考之古史,有人豢龙”通过类比,将僧人与古代能驯服龙的人相比,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非凡之处。

“龙且可豢,矧彼大虫”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释,意为既然可以驯服传说中的龙,那么驯服现实中的猛兽(大虫即老虎)就更加容易了。最后,“寓言引此,云西水东”则暗示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在借古喻今,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可能涉及道德、智慧或是某种人生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佛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蕴含了对勇敢、智慧以及超越常规能力的赞美。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罗汉(其六)

偶逢一石,就之欲眠。岩草拥后,松风落前。

西方东土,山隈海边。有此乐国,可以永年。

如水出泉,清不费钱。梧桐一叶,临秋翩翩。

形式: 四言诗 押[先]韵

题画罗汉(其七)

茫茫大海,何为彼岸。险哉险哉,波涛浩瀚。

鲸鲲若山,狰狞欲啖。委身从之,夫复何憾。

一有失足,万劫莫办。我欲援之,回首一看。

形式: 四言诗

题画罗汉(其八)

宝塔七级,其小如锥。掌中游戏,如同小儿。

显此神通,犯彼清规。耸身入塔,发大光辉。

照彻五部,宝网罗之。相索和南,草偃风吹。

形式: 四言诗

题画罗汉(其九)

杖不自持,反付童子。童子如妖,摇唇弄齿。

柴风欲焚,草霜欲死。纵有灵芝,亦不能起。

嗟哉此躯,如水如纸。纸可千年,水弗能止。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