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罗汉(其九)

杖不自持,反付童子。童子如妖,摇唇弄齿。

柴风欲焚,草霜欲死。纵有灵芝,亦不能起。

嗟哉此躯,如水如纸。纸可千年,水弗能止。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通过画面寓意深刻的人生哲思。

“杖不自持,反付童子”,开篇即以杖与童子的关系,隐喻人生中的依赖与放手。杖,象征着力量与支撑,却非自我持有,而是交付给他人,暗示了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需要信任他人,寻求帮助。童子,既可能代表年轻、无知,也可能象征着新生、希望,或是某种外在的力量,与杖形成对比,展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童子如妖,摇唇弄齿”,这里对童子的描述,既有戏谑的意味,也暗含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童子的“妖”并非贬义,而是强调其变化莫测、难以捉摸的一面,与下文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思考空间。

“柴风欲焚,草霜欲死”,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极端的环境状态,柴木在烈风中似乎要被焚烧殆尽,草木在严霜下似乎要枯萎死亡。这样的景象,既是对外界环境的直接描绘,也是对生命脆弱、自然无常的隐喻。它们提醒人们,即使是最坚韧的生命,在面对极端环境时也可能不堪一击。

“纵有灵芝,亦不能起”,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的探讨。即便是在逆境中,拥有再珍贵的资源(如传说中的灵芝),也无法改变生命的本质和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嗟哉此躯,如水如纸”,诗人将人的身体比作水和纸,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易逝和脆弱。水可以承载万物,但最终会蒸发;纸虽能承载文字和图画,但终究会被时间侵蚀。这种比喻既是对生命短暂的哀叹,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纸可千年,水弗能止”,最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虽然生命本身是脆弱和短暂的,但通过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式,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永恒。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超越,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幅看似简单的画面,深入探讨了人生、自然、生命、文明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罗汉(其十)

白云蒸蒸,高台层层。梧桐兔落,杨柳鸦惊。

眼中幻境,岂我真形。四海五岳,宁无应声。

忽发狮吼,震荡幽明。梦乎醒乎,是死是生。

形式: 四言诗

题画

春雨新晴长薜萝,好山增得翠微多。

邻家应有初开酿,苔滑婆娑曳杖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闭门

经旬不出户,寂然成山阿。

壶觞唯自酌,小鸟时来歌。

长饥乐至道,造化相婆娑。

默默忽有晤,怡颜步庭柯。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僧

萝薜映帘栊,森森透碧空。

青山疏磬外,修竹乱烟中。

卓锡留经月,归帆趁便风。

浮踪人不识,沈水日融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