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李渤联德高蹈图四首(其三)

伦理天生有自然,莫言家累损清閒。

何人会我图中意,说似阳城与鲁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伦理天生有自然”开篇,揭示了道德与天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道德并非外加的约束,而是源于人性的本质。接着,“莫言家累损清閒”一句,表达了对家庭责任可能带来的精神负担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道德修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何人会我图中意”,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理想和实践的理解可能难以被他人完全理解的感慨,暗示了道德追求的孤独性和深刻性。最后,“说似阳城与鲁山”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官员——阳城和鲁山,他们以廉洁自律而闻名,诗人将自己对道德的追求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相提并论,既是对他们的敬仰,也是对自己道德追求的一种自我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德与个人内心、社会关系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戏题李渤联德高蹈图四首(其四)

诸生课罢弄烟霞,纺绩乘閒为煮茶。

白鹿高风有谁继?草堂贫女晦庵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雨中闻云溪不在

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新居

雪拥闲门尽未除,小斋人道似禅居。

年来日历无多事,只有求方与借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杂著集陶句二首(其一)

人生岂不劳,终古谓之然。

孰是都不营,早起暮归眠。

过足非所钦,躬耕非所叹!

但使愿无违,甘以辞华轩。

正尔不可得,在己何怨天。

自古有黔娄,被服常不完。

荣叟老带索,饥寒况当年。

何以称我情,赖古多此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