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姜白石昔游诗后

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

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

江淮历历转湘浦,裘马意气传边烽。

吾尝汎大江,祇见匡庐松。

乘风醉卧帆影底,高浪直溅岚光浓。

日暮泊船时,是时方严冬。

雪花压船船背重,缆摇舵鼓声如钟。

当年意浅语不到,无句可写波涛舂。

君诗乃如许,景物不易供。

尽归一毫端,状出三飞龙。

人间胜处贵著眼,虽有此兴无由逢。

钱唐山水亦自好,奈何薄宦难从容。

南高北高一千丈,潮头日夜鸣灵踪。

应有隐者为识赏,青鞋布袜扶杖筇。

君无诧彼我愧此,急还诗卷心徒忪。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一生从未涉足洞庭湖畔的田野,也没攀登过南岳的高峰。
因为与你谈起旧日的游历,仿佛那些时刻依然常伴左右。
从江淮之地辗转至湘浦,你的豪情壮志如同边疆烽火般传递。
我曾泛舟长江,只见到庐山的松树。
乘着风醉卧在船帆之下,高高的波浪溅起浓重的山岚之光。
日落时分停船,正值隆冬时节。
雪花堆积,船只沉重,缆绳摇曳,舵声如钟。
当年情感浅薄,言语无法描绘汹涌的波涛。
你的诗才如此出众,美景难以尽数描绘。
一切景色尽收笔下,如三条腾跃的飞龙。
人间美景值得珍视,但这样的机会难得相遇。
钱塘山水同样秀丽,无奈官微身忙,无法尽情欣赏。
南岸北岸高耸千丈,潮水日夜涌动,留下灵异的回声。
定有隐士能欣赏这美景,他们穿着布鞋竹杖,悠然独行。
你无需惊讶我的不足,我深感惭愧,急切地想收回诗卷,心中却仍惶恐。

注释

洞庭野:洞庭湖周围的田野。
南岳峰:南岳衡山的主峰。
谈旧游:谈论过去的游历。
边烽:边境的烽火,象征战事或豪情。
匡庐:庐山的别称。
岚光:山间的雾气和光影。
严冬:寒冷的冬季。
缆摇:缆绳摇摆。
波涛舂:形容波涛汹涌,像春耕的农夫挥动锄头。
一毫端:极小的笔端,比喻极细微之处。
三飞龙:形容诗中景象生动如龙腾云间。
钱唐山水:杭州的山水。
薄宦:官职卑微。
灵踪:神秘或灵异的踪迹。
青鞋布袜:隐士的朴素装束。
杖筇:竹杖。
诧:惊讶。
愧:惭愧。
急还诗卷:急忙收回诗卷。
心徒忪:心中慌乱,不知所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对姜白石(姜夔)昔日游历的诗篇所写的评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姜白石诗歌的赞赏,感叹自己未能亲身体验洞庭湖和南岳的壮丽景色,只能通过姜白石的诗作来感受其意境。诗人提到姜白石的诗如画卷般细腻生动,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有三飞龙腾跃其中。

诗人感慨自己虽然也有游览江淮等地的经历,但未能像姜白石那样留下深刻诗句,表达对江河波涛的赞美。他羡慕姜白石能将美景收入诗中,而自己因官职微薄,难以从容欣赏。最后,诗人提到杭州的钱塘山水虽然优美,但公务繁忙,无法尽情享受,同时感叹隐士或许更能领略这些胜景。

整首诗以对姜白石诗才的钦佩和自我感慨交织,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文人墨客能深入体验并记录生活之美的羡慕。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其一)

滔滔沔鄂留,有腼三宿桑。

持钵了白日,事贱丸蛣蜣。

念当去石友,烟席凌江湘。

为君试歌商,歌短意则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其二)

佳人鲁山下,日弄清汉波。

促弦调宝瑟,哀思感人多。

咬哇秦缶击,冷落郢客歌。

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其三)

英英白龙孙,眉目古人气。

拮据营数椽,下帘草生砌。

文章作径庭,功用见造次。

无庸垂罄嗟,遗安鹿门意。

形式: 古风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其四)

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

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

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

儿辈例学语,屋壁祝蒲卢。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