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它比群木更早享受春光,不与杏花争艳斗红。
淡淡的香气从山谷飘来,稀疏的寒影靠近窗棂。
全树被折断,只因邻家女孩的恶作剧,短笛声中流露出对楚童的哀怨。
凋落的花瓣无人怜惜,落在鬓发间,花蕊残败如金粟,引来蛾眉上的虫子。

注释

得春色:享受春光。
杏花:杏树的花朵。
比红:争艳斗丽。
薄薄:淡淡的。
远香:远处的香气。
涧谷:山谷。
疏疏:稀疏。
寒影:寒冷的影子。
房栊:窗户。
恶折:恶意折断。
邻女:邻家女孩。
短笛:短小的笛子。
楚童:古代楚地的儿童。
坠萼:凋落的花瓣。
呵在鬓:落在鬓发上。
蕊残:花蕊残败。
金粟:比喻细小的金色颗粒。
眉虫:蛾眉上的虫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已先群木得春色”赞美了梅花在早春时节便率先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次句“不与杏花为比红”则强调了梅花的清雅,不同于艳丽的杏花。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两句,通过写梅花的香气淡雅悠长,以及稀疏的枝影映照在窗户上的景象,进一步刻画了梅花的孤高和清冷之美。诗人借“恶折”和“怨楚童”的意象,表达了对那些随意破坏梅花的人的不满,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诗人以梅花花瓣飘落,被女子轻轻拾起贴在鬓边,以及残蕊上沾染着金色花粉的细节,寓言了岁月流转,美好易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青春不再的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纯洁品性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梅花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

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梦故府钱公

故相方来梦,分明接座隅。

只知冠剑是,不道死生殊。

西府看如旧,东山咏久徂。

遽然兴寤叹,不觉泪沾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梨花

处处梨花发,看看燕子归。

园思前法部,泪湿旧宫妃。

月白鞦韆地,风吹蛱蝶衣。

强倾寒食酒,渐老觉欢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梨花忆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

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

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

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