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掖传经计已疏,归来为筑浣花居。
苍山移石供支杖,春树分阴照读书。
竹外寻僧招野艇,雨中留客摘园蔬。
荷衣未制吾将老,乘兴何年共结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思圣在结束宫中生活后,回到浣花居的生活情景。他选择了一个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气息的地方,利用苍山的石头制作拐杖,享受春日树荫下的阅读时光。诗人喜欢与僧人交往,时常邀请他们乘竹舟来访,雨天则摘取自家菜园的新鲜蔬果款待客人。诗人感慨自己身穿荷衣,岁月渐长,期待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在此度过悠闲的晚年,共享结庐的乐趣。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倚山新构夕阳亭,石角寒流细欲泠。
习静几能闻素濑,探幽谁为补《茶经》。
荒嵓啼鸟窥人立,小径芦花隔水扃。
迤逦闲来凭眺远,苍烟深处是南屏。
相见何禁感慨频,应怜拙宦久风尘。
身名肯使惭知己,尊酒重来对故人。
里巷烟霞还似旧,长安花柳几回新。
迢迢又逐征轺发,敢拟高眠伴隐沦。
谢公诗境好,到此意超然。
水外疑无地,山中小有天。
棹舟时罄折,出峡又规圆。
七里容消遣,石尤风与便。
闻道匡庐飞盖时,闲寻图籍费周咨。
亭皋细酌濂溪水,石室亲摹大禹碑。
鲍谢清晖看振策,白苏逸韵羡摛辞。
怜余素有烟霞癖,展卷终期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