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贰负之臣逞凶暴,钦駓违背帝旨意。
窫窳虽死尚能变,祖江死去永消失。
上天可鉴明审察,作恶之举不可为。
臣危被罚甚痛苦,鵕鹗之变不足恃!

注释

钦駓:神怪名。
窫窳:神怪名。
长枯固已剧,鵕(jùn)鹗(è)岂足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名为《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古代神话传说表达对权势和恶行不满以及对正义的渴望之作。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强大而凶猛的怪兽“巨猾”横行霸道,它的暴行是如此嚣张,以至于触犯了天子的命令。这两句通过神话中的生物来隐喻现实中那些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统治者或权贵。

接着,“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窫窳”是一种传说中的能变化的怪物,祖江则是古代传说的英雄。这里通过对比,祖江虽然英勇,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而那些能够变化多端、手段高超的强者却能生存下来。这两句暗示了现实中的不公和无常。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信仰,认为上天是明察的,对于那些作恶多端之人,最终是不可能继续其恶行的。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公平和正义的向往。

“长枯固已剧,鵔鸃岂足恃?”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中一些看似强大但实际脆弱之物的质疑。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表面上看似坚不可摧,但实际内空外壮的东西不值得依赖和信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和故事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和公平的向往,以及对那些作恶者最终会受到天谴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疏影.为张古樵赋

豆棚夕阳草舍。荫满地碎阴,庭户潇洒。

屈指西风,一点幽香,占断短篱修架。

新梢细补贫家屋,怯露重、几枝低亚。

最愁人、款住秋声,坐对雨昏灯灺。长记南山种罢。

荷锄归、带月独酌檐下。

好是新凉,密护吟蝉,不与霜林同谢。

清斋护掣筠笼去,试小摘、冷烟盈把。

扫苍苔、拂簟烹茶,呼取邻翁閒话。

形式: 词牌: 疏影

喜迁莺.访江鲸涛即席分得渡字

绿阴深处。指流水孤村,抱琴微步。

古木吹香,丛篁滴翠,掩映短篱蔬圃。

谁识此中真意,应有沙边鸥鹭。款蓬户。

正注书初倦,石栏亭午。挥麈。忘清暑。

击剑高歌,狂态还如故。

栗里苔荒,竹溪烟冷,为问白云谁侣。

休负五湖秋事,归兴一竿风露。君听取。

渐棹歌声起,月明前渡。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