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履国录挽章二首(其二)

群公祖疏傅,多士送阳城。

短棹非前约,长亭及此行。

深留移白日,共语只苍生。

会续山阳赋,邻人笛未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众多官员尊崇疏傅,众多才子为阳城送别。
原本的约定是短桨轻舟,如今却延长到长亭饯行。
他深情地停留,直到太阳西沉,只为与百姓交谈。
他将会继续写出像《山阳赋》那样的佳作,而邻居的笛声还未响起。

注释

群公:众多官员。
祖:尊崇。
疏傅:古代官职名,这里指被尊崇的人。
多士:众多才子。
阳城:地名,这里指某位官员要去的地方。
短棹:短桨的小船。
非:不是。
前约:先前的约定。
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用于送别。
及:到,达到。
深留:深情地停留。
移白日:直到太阳西沉。
苍生:百姓,民众。
会续:将会继续。
山阳赋:古代文学作品,这里可能指类似的作品。
邻人笛:邻居的笛声。
未横:还未响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吕祖谦所作,名为《魏元履国录挽章二首其二》。诗中通过描绘群公祖先的墓地和士人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长久友情的珍视。

"群公祖疏傅"一句,设定了古老而庄严的氛围,其中“疏”字意味着稀疏或荒凉的墓地,而“傅”则是指那些前人遗留下来的痕迹。"多士送阳城"则描绘出许多文士在阳城为逝者送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先辈的尊重与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短棹非前约,长亭及此行",通过“短棹”和“长亭”的对比,传递了一种时间流转、聚散离合的感慨。这里的“非前约”暗示了过去的承诺或是安排已经无法实现,而“及此行”则是诗人在此刻的行为,用以寄托自己对于时光易逝和友情难得的深切感受。

"深留移白日,共语只苍生"一句中,“深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愿离去的情怀,而“移白日”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共语只苍生"意味着与友人共同讨论生命的本质,尽管生活看似荒凉(苍生),但在交流中找到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两句"会续山阳赋,邻人笛未横"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继续前人的文学遗产,即“山阳赋”,并且希望邻里的朋友能以乐声相伴,而不是结束。这里的“未横”意味着音符尚未停止,寓意着对未来文學创作和友情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景物和人际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旧、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文学传承和友谊的重视。

收录诗词(106)

吕祖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魏元履国录挽章二首(其一)

麻衣见天子,拜疏不知休。

落落山林气,拳拳畎亩忧。

极知千载遇,政用一身酬。

绕舍闽溪水,朝宗日夜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

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

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幽光回蠹简,新意出陈编。

上相黄金重,诸儒白首鲜。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与同馆游张氏园分韵得日字

出门厌嚣尘,入门倦佔毕。

驾言城北园,滞思顿觉失。

方池环修篁,广陌卫行栗。

先雪梅已苞,后霜草犹茁。

上跻极高明,旁穿复深密。

主人真喜事,秀句屡盈帙。

招呼文字饮,及此三馀日。

山林与钟鼎,零茂本非匹。

斯游岂偶然,书板记甲乙。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方斋行

世皆尚圆君独方,富贵可取君不忙。

闭门读书声琅琅,旧书重叠堆在床。

点勘同异分边旁,运精竭思心力彊。

十年足不离僧房,荒山野路秋水长。

客虽欲至嫌路妨,幽兰无人为君芳。

采菊落英充糇粮,客即不来有馀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