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岁晚多烈风,鸿雁号广泽。

寒日行天边,及兹送归客。

余生足暌异,不作儿女色。

此夕复何夕,伤离重悽恻。

子棹既云西,余行亦将北。

岂但今日别,方异平生迹。

千里即寄书,万里空叹息。

朝市与山林,从兹恐乖隔。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末常有狂风起,大雁在广阔的湖泽中哀鸣。
寒冷的太阳挂在天边,此刻正为归客送行。
我此生经历奇异,不再流露儿女情态。
今夜又逢何夕,离别之痛让我心碎。
你的船已向西去,我也即将北行。
岂止今日一别,从此人生轨迹将大相径庭。
即使千里之外寄书信,也只能空自叹息。
今后或将远离尘世与山林,恐怕再难相见。

注释

岁晚:年末。
烈风:狂风。
鸿雁:大雁。
广泽:广阔的湖泊。
寒日:寒冷的太阳。
兹:此刻。
余生:我此生。
暌异:奇异。
儿女色:儿女情态。
伤离:离别之痛。
子棹:你的船。
西:向西。
余行:我将北行。
方异:从此。
平生迹:人生轨迹。
千里:千里之外。
寄书:寄信。
朝市:尘世。
山林:自然环境。
乖隔:分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送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深沉的离愁与哀伤之情。

"岁晚多烈风,鸿雁号广泽。"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萧瑟凄凉的冬末景象,强劲的寒风和远处雁鸣声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寒日行天边,及兹送归客。" 再通过低沉的阳光位置,紧扣主题,描绘主人公在严寒中匆忙送别。

"余生足暌异,不作儿女色。"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奈和孤独感受,以及不愿意表露过度哀伤,以免影响到他人的情感。

"此夕复何夕,伤离重悽恻。" 诗人在这里追问这个黄昏与哪一个黄昏相似,通过这种反问强化了对离别之痛的回忆和哀思。

"子棹既云西,余行亦将北。岂但今日别,方异平生迹。" 这几句诗表达了朋友各自远去的无奈,以及这种分别在一生的旅途中留下了与众不同的足迹。

"千里即寄书,万里空叹息。朝市与山林,从兹恐乖隔。" 最后两句则预示了未来通过书信来维系情感的渴望,以及对日常生活场所可能产生隔阂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感慨。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送张养正

脱巾造朝市,委辔即田庐。

虽云怀素尚,出处亦自如。

吾宗信端谅,宪宪为世儒。

顷以才令选,来司中秘书。

光荣耀士林,侧伫翔天衢。

一朝拂衣去,意与张邴俱。

出饯北郭门,踟蹰立路隅。

雨馀夏郊绿,时觉晴云驱。

专城秩匪卑,还家意复舒。

谁云离念恶,兹行翻足娱。

徒伤万里客,送别在三吴。

形式: 古风

送李子勉

驰骛谢新轨,息偃思旧扉。

婵连怅若人,阅岁此音徽。

直谅方求益,离忧忽在兹。

平居轻岁月,分首重斯时。

出郭郊树绿,夏云千里奇。

男儿杖策去,行路亦光辉。

还家未徂暑,散帙掩郊扉。

酒醪款邻里,时果欢稚儿。

家山恣跻攀,田野日遨嬉。

驽骀恋栈豆,鸿鹄谢絷维。

论才惜暂去,循计岂云非。

握手钱塘别,余归未有期。

形式: 古风

送陆尧夫倅襄阳

我本江汉客,十年官到京。

君为三吴士,歘有南雍行。

风波眇沿溯,水陆幸俱平。

是邦虽毁顿,生聚今尚成。

矧君勤令德,足以惠遗氓。

井邑应非旧,长江如故清。

岘山虽已赭,遗记尚纵横。

假日当访古,兵厨宜细倾。

客心终惮远,归意欲遐征。

郁纡怀土念,去往游子情。

待君成政日,繄我契归耕。

送别南归路,复班三岘荆。

离居何以慰,日夕伫休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

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

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閒。

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

恍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

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

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

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閒。

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