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官问耳疾六首(其二)

钟鼓嗟无与,衰残亦任时。

岁华髭鬓上,心事水云知。

尚若泠然善,何能养就儿。

数篇存雅道,三复愧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感叹岁月流逝,无人共享钟鼓之声,即使衰老残年,也只能顺其自然。
时光荏苒,白发爬上双鬓,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流水和白云能理解。
如果还能保持清冷高洁,又怎能养育后代。
仅有的几篇文章坚守着高尚的道德,反复吟咏却深感新作不足。

注释

钟鼓:古代报时或庆典中的乐器,象征时间流逝。
嗟:叹息。
无与:无人共赏,无人理解。
衰残:衰老残年。
岁华:岁月。
髭鬓:胡须和鬓角,代指年龄。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水云:比喻无常或遥远,暗示难以言表。
泠然:清冷的样子,形容心境高洁。
善:美好,高尚。
养就:养育成才。
雅道:高尚的道德或文学之道。
三复:反复吟诵多次。
愧: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同官问耳疾六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感叹自己年岁已高,身体衰弱,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也感到力不从心。他提到自己的心事只有水云才能理解,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淡泊。诗人虽然还希望能保持清高的品性,但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养育后代。最后,他以谦逊的态度表示,尽管创作了几篇作品,但仍对新的诗歌感到惭愧,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自我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对文学艺术的坚守。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同官问耳疾六首(其一)

行年七十化,聩景亦乘时。

日近尤为祟,雷轰尚弗知。

顾多居士病,赖有宁馨儿。

若得都无听,唯哦见赠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孙倅见贻八首(其八)

韵语初疑掷夜光,顿驱热恼作清凉。

紫髯英槩云仍著,藏室文华锦绣香。

客况讵能论酒恶,高怀当不较龟长。

与公避地均休戚,天使诗人识漫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孙倅见贻八首(其七)

海色天容浸冷光,秋回山谷进风凉。

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

倦客栖迟归意远,暮林摇落晚山长。

从来习气闻风悦,惭愧如今陛楯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孙倅见贻八首(其六)

遽颁翰墨发幽光,内顾鲰生德甚凉。

已幸贰车临海国,因知汗简发天香。

花梢擢绿蜂初静,梅实桃青昼已长。

会见紫泥传诏札,中兴事业属清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