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其六)蕲倅李君达才,当靖康、建炎之间,以诸生起兵河东,屡摧强敌,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赋此

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世间功业谩亏成。

华发萧萧满镜。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

西湖西畔晚波平。袖手时来照影。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孝祥所创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君达才的怀念和赞扬。李君达才是一位在河东起兵、屡次摧毁强敌的人物,但他的事迹并不为世人广知。

“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李君达才的了解有限,只知道他是来自水北山区的地方官吏。这里的“平原太守”指的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而“向来水北山人”则强调了李君达才的地域背景。

“世间功业谩亏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感慨,世上的功业往往是空谈,真正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不多。诗人通过这句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华发萧萧满镜。” 这里描绘的是诗人的白发如霜,满头华发映照在镜中,这是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一种写照,也隐含着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感慨。

“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动荡的世道,但仍然能够找到一片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田园之美,有家乡的温情,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湖西畔晚波平。”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象,西湖边晚上的水面平静无澜,这是对美好景致的一种描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袖手时来照影。” 最后这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诗人不再过于关注世间的功业成就,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偶尔拿起手中的镜子照看自己的身影,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豁达与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君达才的怀念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不再、世事无常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意行着脚到精庐。

借我绳床小住。解饮不妨文字,无心更狎鸥鱼。

一声长啸暮烟孤。袖手西湖归去。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十一)饮百花亭,为武夷枢密先生作。亭望庐山双剑峰,为恶竹所蔽,是夕尽伐去

落日熔金万顷,晴岚洗剑双锋。紫枢元是黑头公。

佳处因君愈重。分得湖光一曲,唤回庐岳千峰。

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二)

风定滩声未已,雨来篷底先知。岸边杨柳最怜伊。

忆得船儿曾系。湖雾平吞白塔,茅檐自有青旗。

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七)

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凭高举酒恨厌厌。

征路虚无指点。酒兴因君开阔,山容向我增添。

一钩新月弄纤纤。浓雾花房半敛。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