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谁家白面郎,画舫朱帘挂。

十二列金钗,一局文楸罢。

歌舞不知休,醉倒荷花下。

归棹踏烟波,灯火芜城夜。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翻译

哪户人家的年轻白面书生,乘坐着装饰华丽的画舫,红色的窗帘随风飘扬。
船上排列着十二枝金色发钗,一场棋局结束,大家才歇息。
歌舞还在继续,没有停止,直到有人在盛开的荷花丛中醉倒。
乘船归来,踏上烟波浩渺的水面,夜晚的城市灯火阑珊。

注释

白面郎:形容年轻英俊的男子。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朱帘:红色的窗帘。
金钗:古代女子头饰,这里指船上装饰。
文楸:围棋棋盘,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歌舞不知休:歌舞不断,没有停止。
醉倒:喝得非常醉。
归棹:归航的船只。
芜城:荒凉的城市,这里可能指扬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豪华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奢侈与矛盾。

“谁家白面郎,画舫朱帘挂。”开篇即以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一位年轻美貌男子所乘坐的精致画舫,以及那华丽的朱红色船帘。这里通过“白面郎”和“画舫朱帘”,不仅展现了主人的富有与品味,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封闭、隔绝于外界的生活状态。

“十二列金钗,一局文楸罢。”接着诗人用“十二列金钗”形容女子装饰之华丽,且不惜工本地写出每一细节。"一局文楸罢"则透露出主人家中棋艺高超,可能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歌舞不知休,醉倒荷花下。”这里的“歌舞不知休”表达了一种无拘无束、尽情享乐的情景,而“醉倒荷花下”则进一步描绘出主人在欢乐中忘返,沉浸于美好之中的放纵与自我遗忘。

“归棹踏烟波,灯火芜城夜。”诗的最后两句,“归棹踏烟波”表现了画舫缓缓离去,划破水面所产生的涟漪,而“灯火芜城夜”则营造出一种夜幕低垂、城市中仍有灯火闪烁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豪华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奢侈享乐,也隐含了一种物质与精神的过度满足所可能带来的空虚和矛盾。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生查子(其二)

夜夜云气浮,带得香烟湿。

万籁本无情,一一秋声入。

须臾离合间,应笑儿曹泣。

新雨涨鄞江,明日桅樯立。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传言玉女.己未元夕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禁肴宫酝,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从今开庆,万欢千喜。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

如梦令(其一)

雨过远山如洗。云散落霞如绮。

嫩绿与残红,又是一般春意。春意。春意。

只怕杜鹃催里。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其九)

一饷园林绿就。柳外莺声初透。

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花候。花候。

岁岁年年人瘦。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