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饷园林绿就。柳外莺声初透。
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花候。花候。
岁岁年年人瘦。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里花开时节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易逝的主题。首句“一饷园林绿就”以“一饷”形容时间的短暂,表明春天来临之迅速,也预示了整个诗篇对时间感知的敏锐。
接下来的“柳外莺声初透”则是运用柳树和莺鸟的声音作为早春到来的象征。这里的“初透”意味着春意渐浓,生机勃发,但还未完全展现。
第三句“轻暖与轻寒, 又是牡丹花候”中,“轻暖与轻寒”指的是春日里温暖和微冷交替的气候,而“牡丹花候”则明确了时间已经进入到牡丹盛开的季节。这里的“又是”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似乎每年都是这样,花开花落,岁月匆匆。
最后两句“花候。花候。岁岁年年人瘦。”则直接了表达了时间带来的变化。重复的“花候”强调了时间的循环,而“岁岁年年人瘦”则是对个人生命过程的感慨,人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日渐消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春天花开时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单纯景象描述的哲理和情感。
不详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
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晓。惊晓。
窗外一声啼鸟。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
且尽一杯春酒。
楼外残阳将暮。江上孤帆何处。
搔首立东风,又是少年情绪。凝伫。凝伫。
一抹淡烟轻雾。
枝上蝶纷蜂闹。几树杏花残了。
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休扫。休扫。
管甚落英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