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石行

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

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巑。

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

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

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

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

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

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

潇湘洞庭亦何有,竹上血泪千年斑。

九成不作至道息,纷纷后世畴能攀。

登韶石兮情飘飘而未尽,饬彼柴车兮且将造乎苍梧九疑之深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韶石行》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对韶石的壮丽景色的赞叹与想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韶石的雄伟与神秘。

开篇“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以舟行未至、韶石罗列的景象起笔,引出对韶石的描绘。接着“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一句,借自然之力塑造奇景,期待着传说中的虞舜前来观赏。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巒”描绘了诗人登岸后远眺的壮观景象,两座山峰直立,其他山峰则显得矮小。接下来的“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两句,以青鸾、翠凤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山石的奇异与生机。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通过龙与帝子的意象,展现了韶石的威严与神圣。“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则以日光与莲花的比喻,描绘了韶石在阳光下的璀璨与清澈。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描述了诗人行走于仙雾缭绕的山间,暮色中一片清凉。“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表达了诗人对韶石美景的沉醉与遐想,以及北风突变的意境转换。

最后,“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描绘了山林间的动态景象,松树在空中呼啸,溪流在岩石间奔腾。“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表达了诗人对韶石之声的感悟,认为其声不仅入耳,更触动心灵。“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则以重瞳(传说中神异的眼睛)的离去,象征韶石美景的不可复制与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韶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神话的联想,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武溪深呈广帅蒋修撰

滔滔武溪一何深,源源不断来从郴。

流到泷头声百变,谁将玉笛传馀音。

潺潺泠泠兮可以冰人心,胡为其气兮能毒淫。

汉兵卷甲未得渡,飞鸢跕跕堕且沈。

天乎此水力可任,蛮血安足腥吾镡。

功名难成壮心耻,马革裹尸亦徒尔。

伏波一去已千年,古像萧萧篁竹里。

风来尚作笛韵悲,宛转悠扬逐船尾。

如今天子治文明,柔远怀忆昌黎氏。

始末缘何不相类,能言佛骨本无灵。

可惜咨嗟问泷吏,湘妃之碑尤近怪。

颇学女巫专自媚,固当褒马聊黜韩。

湘妃之碑尤近怪,颇学女巫专自媚。

固当褒马聊黜韩,补葺须令贤者备。

元戎喜遇蓬瀛仙,武溪探古传新篇。

东君吁嘻龙蜃走,北斗挹酌河汉悬。

劝君莫倚陇笛之悲音些,劝君清歌兮投玉琴些。

琴声为出尧舜心,尧舜爱民无远迩。

君不见薰风来自南些。

形式: 古风

松门阻风望庐山有怀李白

北风阻船泊湖漘,北望庐阜青无痕。

晴云自舒仍自卷,白龙欲眠犹宛转。

秋空漠漠秋气浅,碧天蘸水如刀剪。

篙师畏浪不敢行,却忆李白骑长鲸。

倒回玉鞭击鲸尾,锦袍溅雪洪涛里。

霓光溢目精神閒,终日高歌去复还。

飞流直下三千尺,风吹银汉落人间。

天送醇醪倾北斗,群仙吹箫龙凤吼。

李白一饮还一醉,醉来岂知生死累。

倏然却返玉皇家,不骑鲸鱼驾鸾车。

留连自摘蟠桃花,嚼花吐津染朝霞。

不信如今三百载,顽鲸骇浪空相待。

形式: 古风

苦寒行二首(其一)

江南饶暖衣絺绤,今岁春寒人未识。

溪流冰合地成拆,一月三旬雪三尺。

去年大潦民无食,子母生离空叹息。

只今道路多横尸,安忍催科更诛殛。

形式: 古风

苦寒行二首(其二)

下溪捕鱼一丈冰,上山采樵三尺雪。

人人饥饿衣裳单,骨月相看眼流血。

乾坤失色云未收,雕鹗无声翅将折。

官仓斗米馀百金,愿见春回二三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