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易太守题日本僧所作田庐图

在昔寻仙闻祖龙,欲度弱水求瀛蓬。

徐生楼船载男女,沧溟远汎将焉穷。

海洲驻节不复返,至今有国扶桑东。

君民举国奉夷教,诗书亦沾邹鲁风。

圣人在御重柔远,梯航万里车书通。

来宾重译贡方物,授馆致饩恩优隆。

史臣笔底晓词翰,丹青绘事兼能工。

始知文化洽殊俗,意匠彷佛荆关踪。

礼曹郎官青琐客,溪藤数幅陈南宫。

召之放笔恣挥洒,风景写出江南同。

野桥百尺跨溪水,旗亭一簇依林丛。

长途策蹇过行旅,隔岸骑牛来牧童。

居民比屋事耕稼,郊原禾黍方芃芃。

岂其经行写所见,家山想是劳形容。

郎官出守分虎铜,携图谒我幽轩中。

为言此画非所重,以出远人聊见崇。

为君乘兴写长句,日华正照东窗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倪谦的诗《为易太守题日本僧所作田庐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诗人的眼中,展现了日本的风土人情。首联以寻仙问道的历史传说开篇,引出对异域的向往。接着描述了徐生楼船载人渡海的壮举,暗示了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诗中提到的“海洲驻节”、“扶桑东国”暗指日本,表达了对当地人民信仰和文化的尊重,以及易太守治下接纳四方宾客的开放态度。诗人赞美了易太守的仁政,使得远方的风俗得以融合,同时也提及了画家的技艺高超,能够捕捉到江南的景致。

画面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如野桥、溪水、旗亭、林丛,以及农耕生活和牧童的形象,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借此表达,画家并非仅为图面而作,而是将亲身经历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

最后,诗人表示这幅画并非仅为装饰,而是为了表达对海外友人的敬意,他兴致勃勃地写下这首诗,以日出东方的景象收尾,寓意着希望与友谊的升起。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异域风情,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赞赏。

收录诗词(560)

倪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松阴假寐图歌

云山万叠深复深,山根碧涧清人心。

幽人长夏忽来此,避暑坐爱苍松阴。

坐来睡渴目双瞑,谁计斜阳在东岭。

如雷鼻息和泉声,风捲松涛吹不醒。

满襟凉思寐正浓,吟魂缥渺随天风。

不知清梦向何处,但见据膝身如弓。

华胥览遍神应悦,乐听钧天情更惬。

邯郸只恐熟黄梁,漆园浑讶飞胡蝶。

南柯或为太守公,腹上忽见生长松。

仰天大笑堕驴后,游仙或卧莲花峰。

天官笔韵含飞动,此幅尤为人所重。

披图堪叹古今人,往事悠悠皆一梦。

形式: 古风

送杨洗马京闱较艺还朝

先生自是文中豪,魁名烨烨驰清朝。

早登翰苑阅中秘,寻入宫坊居上僚。

京闱多士如云集,圣主亲烦司黜陟。

经幄初辞讲读班,词垣暂辍丝纶笔。

乘传南来半月程,深院下帘秋气清。

抡材晴案寸心白,批卷夜窗双眼明。

誉髦简拔皆精确,尺璧明珠光烂若。

伫充庭实献彤墀,喜动龙颜承宠渥。

形式: 古风

泰山春云图歌

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

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

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

触石而起肤寸合,顷刻瀰漫横太空。

曾不崇朝雨天下,坐令四海歌年丰。

惟我藩垣老方伯,仰韩素与兹山同。

百万苍生属摩抚,熙熙共陟春台中。

天瓢在手慰民望,一心默会神明通。

欲云而云雨而雨,川岳效灵无不从。

仁恩洋溢洽东土,嘘枯起瘵苏疲癃。

遥望春云蔽岩壑,官舍坐对心神融。

顿使移来在窗几,笔端意匠资良工。

山藏云气自巀嶪,云连山色常溟濛。

只今春云满琼岛,悠扬日护蓬莱宫。

久待公来作天瑞,轮囷粲烂昭时雍。

会当乘之起东海,直至天门之九重。

文明有象众咸睹,五色夹日随飞龙。

形式: 古风

大藤贼谣

天地有沴气,钟此大藤贼。

峡深路复险,凭恃为窟宅。

禀性若豺虎,吞噬乃其德。

官军不能制,时出寇城邑。

成化改元乙酉春,贼入平南烧县门。

人财驱劫如豕奔,群聚鹿儿山下存。

嗟哉儒宫陈广文,传经讲习师道尊。

一家妻女十数口,同时被掳罹妖氛。

厚邀金帛赎性命,杀人为戏轻鸡豚。

陈君有妻王,义不受贼辱。

诉贼释夫养父母,语夫携金将女赎。

一身自分不苟活,夫女得归甘暝月。

贼入峡,纷起营,迫王去,坚不行。

贼怒杀之,妾亦殒生。

二妇并贞烈,照映冰壶清,千秋万春扬令名。

安得上帝遣六丁,下铲叠嶂如砥平。

贼失所恃无欺淩,夫妇相保民永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