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台

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

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

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这座楼阁规模宏大,俯瞰着城池,它可能并非原来的基石。
清风明月只能引发人们的感慨,江山变迁,国家兴衰与它无关。
过了几年,勾践不忘复仇的心愿逐渐复苏,而吴王整日沉醉不省人事。
最终,勾践让西施乘一叶扁舟,消失在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

注释

规模:建筑物的大小或气势。
故基:原来的地基或基础。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美好的时光。
感慨:深沉的思考或情绪波动。
勾践:越国君主,曾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
雠思:复仇的思绪。
吴王:吴国君主,与勾践相对。
醉不知:沉迷于享乐,不关心国事。
五湖:泛指太湖一带,古时称太湖为‘五湖’。
扁舟:小船。
西施:古代美女,被勾践利用去迷惑吴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姑苏台所见所感。开篇两句“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的宏伟建筑,表达了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怀。

接下来的“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四字,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所激发的感慨之情。风月虽美好,却也无常,江山更是见证了朝代更迭,这种超脱的情怀令人沉思。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两句,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勾践和吴王的故事,表达了对昔日英雄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某种无奈和超脱。勾践曾在姑苏台上发誓报仇,吴王则沉迷于酒色,不知国之将亡,这里的“醉不知”正是这种历史悲剧的写照。

最后两句“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诗人以轻巧的笔触,将视线转移到姑苏台下,五湖烟水间,一只小舟上坐着西施,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也是在表达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西施在这里象征着美好与纯净,而那扁舟一叶,则似是诗人心之所向。

整首诗通过对姑苏台及其历史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哲思,是一篇情景交融、意蕴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3)

李啸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离巫山晚泊棹石滩下

黄昏风雨阻江滨,翠绾群峰莫色匀。

一夜子规啼到晓,孤舟愁杀未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上巳从史巫山?饮江皋

风沙一夜卷冥冥,晓色曈曚上翠屏。

薄宦驱人成老大,佳时得酒慰飘零。

红馀晚树迷幽谷,绿涨晴波失远汀。

却是崇山兼峻岭,看来浑不减兰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四恩岩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白马湖

白马湖光绿染衣,兰舟溶漾綵鸳飞。

闲愁不到秋风后,听唱蛮歌月下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