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二)思悲公篇

思悲公。怀衮衣。东国何悲公西归。公西归。流二叔。

幼主既悟偃禾复。偃禾复。圣志申。

营都新邑从斯民。从斯民。德惟明。

制礼作乐兴颂声。兴颂声。致嘉祥。

鸣凤爰集万国康。万国康。犹弗已。

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伊周。

亲睹盛世复何求。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南朝时期诗人何承天所作的《鼓吹铙歌十五首》中的第二首《思悲公篇》,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思悲公”,表达了对某位先贤的深切怀念。接着,“怀衮衣”一句,衮衣是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这里借指先贤的崇高地位和卓越功绩。接下来的“东国何悲公西归”,描绘了先贤离世后,东国(泛指国家)的悲伤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先贤的哀悼和怀念。

“公西归。流二叔”两句,可能是指先贤去世后,国家出现了动荡,比喻先贤的离去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随后,“幼主既悟偃禾复”描述了在先贤的影响下,年轻的君主逐渐成熟,国家再次走向稳定和繁荣。

“圣志申。营都新邑从斯民”表明先贤的智慧和决策得到了体现,国家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发展,满足了民众的需求。接下来,“从斯民。德惟明”强调了先贤的道德光辉,以及其政策对民众福祉的积极影响。

“制礼作乐兴颂声。兴颂声。致嘉祥。鸣凤爰集万国康”描绘了先贤通过制定礼仪、创作音乐,使得国家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如同凤凰聚集,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昌盛。

最后,“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伊周。亲睹盛世复何求”表达了对先贤治国理政成就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后继者的期望。这里提到的“握发吐餐下群士”形容先贤勤于政务,亲自接触民众,听取意见;“继伊周”则是希望后继者能像伊尹、周公那样,继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收录诗词(16)

何承天(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南朝任尚书载丞。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 生卒年:370-447

相关古诗词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三)雍离篇

雍士多离民,荆民怀怨情。

二凶不量德,构难称其兵。

王人衔朝命,正辞纠不庭。

上宰宣九伐,万里举长旌。

楼船掩江濆,驷介飞重英。

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

逆徒既不济,愚智亦相倾。

霜锋未及染,鄢郢忽已清。

西川无潜鳞,北渚有奔鲸。

凌威致天府,一战夷三城。

江汉被美化,宇宙歌太平。

惟我东郡民,曾是深推诚。

形式: 古风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四)战城南篇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形式: 乐府曲辞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五)巫山高篇

巫山高。三峡峻。青壁千寻。深谷万仞。

崇岩冠灵林冥冥。山禽夜响。晨猿相和鸣。

洪波迅澓。载折载停。凄凄商旅之客。怀苦情。

在昔阳九皇纲微。李氏窃命。宣武耀灵威。

蠢尔逆纵。复践乱机。王旅薄伐。传首来至京师。

古之为国。惟德是贵。力战而虐民。鲜不颠坠。

矧乃叛戾。伊胡能遂。咨尔巴子无放肆。

形式: 乐府曲辞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六)上陵者篇

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绮纨。携童幼。升崇峦。

南望城阙郁盘桓。王公第。通衢端。

高甍华屋列朱轩。临浚谷。掇秋兰。

士女悠奕映隰原。指营丘。感牛山。

爽鸠既没景君叹。嗟岁聿。逝不还。

志气衰沮玄鬓斑。野莽宿。坟土干。

顾此累累中心酸。生必死。亦何怨。

取乐今日展情欢。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