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六丈为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

出君胸中随意之丘壑,图我悬崖万伋之高阁。

断腰破顶峰状千,缭石穿松云态各。

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风座扫尽出真相,土木块然还旧形。

蓬莱玄圃藐姑射,摄入横图不盈尺。

云邪峰邪重复重,杳然不知图所终。

故令阁势欲飞去,位我读书长啸于其中。

咄哉此客太相逼,揽镜依然旧相识。

周旋与我成三人,毕竟置身高处得。

我曾夜半登祝融,铁笛叫出金钲红。

又曾黄山看铺海,石壁云踪至今在。

他如匡庐九子,天台四明。

旧游一一归梦境,君画与我通心灵。

从今卧游不复梦,但恐披图意飞动。

五岳寻真愿总乖,千秋作赋才何用。

碧海难骑李白鲸,红尘渐老嵇康凤。

客里相逢意转亲,袖君高手尽麒麟。

若论此日图中客,亦是寻常行路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尹六丈为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诗中描绘了尹六丈所绘“云峰阁图”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阁楼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壮阔。

诗的开头便以尹六丈的画作为引子,表达了对画中景色的赞叹与向往:“出君胸中随意之丘壑,图我悬崖万伋之高阁。”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阁楼的细节,如“断腰破顶峰状千,缭石穿松云态各”,以及阁楼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接着,诗人进一步赞美了画作的神韵与意境:“风座扫尽出真相,土木块然还旧形。”并以蓬莱、玄圃、藐姑射等神话中的仙境来比喻画中的景象,强调其超越现实的美:“蓬莱玄圃藐姑射,摄入横图不盈尺。”

诗中还提到了阁楼的结构与布局:“云邪峰邪重复重,杳然不知图所终。”并表达了阁楼似乎要飞去的幻觉:“故令阁势欲飞去,位我读书长啸于其中。”

最后,诗人感慨于与画中世界的相遇,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触动:“咄哉此客太相逼,揽镜依然旧相识。周旋与我成三人,毕竟置身高处得。”他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旅行经历,如登祝融山、黄山观海等,以及与画中景象的共鸣:“他如匡庐九子,天台四明。旧游一一归梦境,君画与我通心灵。”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尹六丈画技的高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通过艺术作品与历史记忆的连接,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诗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艺术力量的肯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情感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失题

神清骨冷何由俗,凤泊鸾飘信可哀。

何处好山时梦到,一声清磬每惊回。

定知前路合长往,疑是此身真再来。

闻道玉皇香案下,有人怜我在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为沈莩亭题揽镜图

便道三生路不迷,此生幽恨已难齐。

分行泪碧凝遗挂,积寸心烟袅旧题。

早岁子荆伤永逝,半生摩诘判孤栖。

黄金买尽浑难铸,留待他年紫诰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梁可堂为作山木册因题其上

贱子原多癖,先生自不闲。

夜归江上梦,晨点雨中山。

寒翠自然积,野云何处还。

愿从幽绝境,对结屋三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其一)

往岁青门客,曾为此地师。

斯人真世表,而我亦心仪。

暂释上丁菜,仍然太乙藜。

诸君应怅惜,未得久追随。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