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能以郡中暇,不遗尘外踪。
啸俦得鸳鸯,探策入云松。
缘径历空际,望崖来剑峰。
况当会天人,复此陈歌钟。
贱子固多癖,偶兹安一峰。
步林欣有适,筑室幸可容。
宁期樵牧处,忽与轩盖逢。
仰荷高兴属,俯惭危磴重。
攀幽破岩霭,践滑触苔封。
秋景山光动,寒丛菊艳浓。
赏心惬觞酌,逸韵陶襟胸。
仍叨勒名字,永纪今所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过程和心境,语言优美,意境辽阔。首句“能以郡中暇,不遗尘外踪”表明诗人在官职闲暇时刻不忘超脱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寄托。此后几句详细描绘了登山探幽的景象和心情,其中“缘径历空际,望崖来剑峰”写出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况当会天人,复此陈歌钟”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在山中,诗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安顿,“贱子固多癖,偶兹安一峰”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诗人在大自然中的体验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在视觉上,也是在情感上,他“步林欣有适,筑室幸可容”,找到了一种生活的恰好尺度。
诗中还穿插着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如“宁期樵牧处,忽与轩盖逢”、“仰荷高兴属,俯惭危磴重”等句,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最后,“秋景山光动,寒丛菊艳浓”写出了季节变化中的自然美景,而“赏心惬觞酌,逸韵陶襟胸”则表达了诗人在此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和艺术灵感。
整首诗是一次深入山林的探险,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诗人传递出了一种超越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审美情怀和生命态度。这不仅是对登山体验的记录,更是一首展示诗人内在世界的艺术杰作。
不详
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珍木罗修岸,冰光映坐隅。
琴台今寂寞,竹岛尚萦纡。
犹蕴济川志,芳名终不渝。
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见说凤池推独步,高名何事滞川中。
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临危道贵存。
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虏将醉西园。
传烽万里无师至,累代何人受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