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毵毵晚春树,上下聚百虫。

不有口似趸,则生尾如蜂。

设不二者然,亦徒生无庸。

清阴不可居,岁晚还秋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傍晚时分,春树上落满了各种小虫。
若非嘴大如桶,便是尾尖如蜂刺。
若非这两种情况,它们生存也毫无意义。
清冷的树荫不宜久留,随着季节变换,最终还是会被秋风吹走。

注释

毵毵:形容细长而下垂的样子。
晚春:春天的后期。
聚:聚集。
口似趸:嘴大如桶。
尾如蜂:尾尖如蜂刺。
二者然:两种情况。
徒生:徒然存在。
清阴:清凉的树荫。
岁晚:年底。
秋风:秋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景象,其中树木蓬勃,虫鸣阵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存在的一种思考。

"毵毵晚春树,上下聚百虫"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末时节的生机勃勃,树木繁茂,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其上下穿梭。这既是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种展示,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赞美。

"不有口似趸,则生尾如蜂"这两句则表现出一种对比和象征。口若趸虫,尾如蜂,这里可能暗示了不同生物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一种赞叹。

"设不二者然,亦徒生无庸"这两句则深化了上述主题,表达了一种哲理,即即便是生命形态各异,但如果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目的。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界中每一生灵都有其独特作用的认识。

"清阴不可居,岁晚还秋风"这两句则转向了季节的变换,从春到夏的过渡,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变化。诗人感慨于清凉的阴影难以久留,最终只能随着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归于秋风。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轮回,也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情感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细腻刻画和生动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存在价值以及时间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杂诗效孙莘老(其一)

鱼虾无所能,动辄困人得。

蛟鲸能则乖,覆舟取人食。

龟鳖能谓殊,刳剥同一剧。

龙不入网罗,亦不为人识。

形式: 古风

次韵介父冬日

客梦愁生枕,鸡号喜向晨。

朔风能动地,短日更随人。

宫柳看埋冻,江梅想漏春。

淹留归未得,尘土暗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介甫集禧池上咏鹅

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于。

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

毛羽鲜明疑振鹭,声鸣和好似关雎。

应怜豢养轻身者,只直羲之数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江上四首(其四)

江头风平可照水,衣冠面目略相似。

与我同笑固相喜。

何用妄携客子来,不可与语祗相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